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探寻荆楚文化脉络 共绘文旅发展新篇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02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6日,市政协召开“加强研究阐释 助推打造荆楚文化标识”专题协商会议。会前,市政协委员到襄阳市博物馆荆楚文化相关展厅进行调研。 通讯员 曾昱 摄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程贤华 余欢

巍巍古城,览遍人间烟火;悠悠汉水,看尽陵谷沧桑。

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在襄阳孕育发轫;汉光武帝刘秀、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襄阳谱写诸多传奇;宋玉、孟浩然、米芾等襄阳名人的佳作,贯穿了中国诗歌词赋史……襄阳,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策源地、汉水文化核心区,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

目前,全省正在积极汇聚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总成,打造荆楚文化标识体系,襄阳是其中重要节点之一。8月6日,市政协召开“加强研究阐释 助推打造荆楚文化标识”专题协商会议,为襄阳城市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

实地调研,触摸历史脉搏

会前,市政协委员到襄阳市博物馆荆楚文化相关展厅进行调研。市政协委员周峻岭感慨道:“这次实地调研让我对襄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灿若繁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今年以来,市政协文史委同各县(市、区)政协及有关专家学者,在多部门、单位和社团的支持配合下,在省政协指导下,制定遴选标准,把握“地域性、代表性、典型性,辨识度、认可度、可用度”原则,历时3个多月,从149个文化资源名单中推选出襄阳市级荆楚文化标识10个、县(市、区)级荆楚文化标识44个,并形成11份调研报告。

10个市级荆楚文化标识推荐名单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名人类的“筚路蓝缕——熊绎”“中华赋祖——宋玉”“诗书双绝——孟米两襄阳”;历史遗存类的“荆襄锁钥——襄阳古城”“凤鸣楚源——凤凰咀遗址”;历史名胜类的“智者摇篮——古隆中”“园林典范——习家池”;革命文化类的“尽忠报国——张自忠将军殉国地”;文化艺术类的“维天有汉——汉水”;当代地标类的“鄂北幸福渠——引丹渠”。

近年来,襄阳在文化研究领域成果丰硕,荆楚文化宣传日渐聚焦,形成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板块。随着“襄阳好风日”文化品牌的打造及诸葛亮文化节、穿天节等活动的举办,襄阳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市政协综合调研组也指出,当前襄阳对文化标识的研究阐释、转化利用不足,宣传较为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应深化研究阐释,筑牢文化根基,构建大研究格局,进一步厘清中华文化谱系在襄阳的具体体现,提炼出易于传播的核心价值符号,彰显城市的根与魂,筑牢襄阳荆楚文明根基。构建标识体系,彰显文化特质,确定文化标识,强化数字支撑,加强推广普及。突出活化利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文化标识+产业发展”融合体系,打造“文化标识+城乡建设”示范样板,深化“文化标识+社会治理”价值引领。

协商建言,赋能城市发展

“加强襄阳荆楚文化精神研究与阐释”“以荆楚文化深度赋能‘襄阳好风日’品牌建设”“推动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用好历史名人效应”“打造鄂北幸福渠文化标识,助推灌区‘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荆楚文艺精品的‘襄阳样本’”“数字科技赋能襄阳文旅融合发展”……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就前期调研的相关课题,深入剖析现状,提出一个个对策和建议。

“荆楚文化是襄阳的根脉文化、代表文化,但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的龚进认为,要真正激活荆楚文化精神,必须充实考古力量,加大保康穆岭头、襄州凤凰咀等遗址考古发掘力度,力争在襄阳发现一批震惊学界的楚文化考古成果,真正为中华文明探源和荆山楚源“两源”工程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依托现有遗址,打造文化公园,积极向省文旅厅等上级部门申报,将保康穆岭头、襄州凤凰咀、枣阳雕龙碑等遗址,打包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笼子,并在襄阳城区及附近选择合适场地,打造一个或多个荆楚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展示襄阳荆楚文化内容。

市政协委员王婷认为,荆楚文化底蕴深厚,是襄阳打造“襄阳好风日”文旅品牌的独特基因与核心引擎。建议用荆楚文化深度赋能“襄阳好风日”品牌建设,深入开展襄阳地域荆楚文化的专项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襄阳好风日”品牌的清晰文化定位与核心叙事框架,形成易于传播的品牌口号和视觉识别系统,重点策划1到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荆楚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旗舰项目,确保所有文旅产品和服务围绕此内核展开。

襄阳的历史遗存类型多样,这些遗存既是城市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并推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杨一建议,强化考古前置,筑牢保护红线,实施“考古前置”制度,将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前置到土地供应前,确保一批重要考古遗址得以保全,以考古为中心,让遗址公园“开口说话”。同时,打造工业遗产新地标,对保存较为完整的厂房、车间等工业建筑,以及职工宿舍、澡堂、学校、电影院等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此外,重点打造以城墙为载体的博物馆体系,加快谯楼、临汉门城楼布展工作,丰富古城文化内容。

汇聚合力,共促文化繁荣

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荆楚文化标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襄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让本次专题协商会的协商成果落到实处,市政协专门邀请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现场交流。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回应中表示,针对市政协委员提出的荆楚文化标识研究不深、合力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从机制建设和资源整合入手,系统推进荆楚文化标识的传承展示。聚焦创新转化,提升文化标识的利用质效。针对文化标识转化不精、体验单一的问题,将通过大型文化活动的筹办来促进文化创意升级和文艺作品转化。此外,将举办书画展、文化创意大赛等以荆楚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强化协同联动,溯源文化基因深挖文化标识内涵,强化规划引领构建文化标识体系,推动活化利用释放文化标识效能,强化宣传推广扩大文化标识影响,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协同推进合力,让襄阳文化标识更具影响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