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玲 实习生 杨雨涵 通讯员 龚波 刘晓东 文/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其隐匿进展、早期症状不明显,被称为“隐形视力小偷”。它通过持续升高的眼压(高于21mmHg为异常)悄悄蚕食视神经,最终可致盲。58岁的马女士就是一名长期受害者。她在使用多种眼药水仍无法控制眼压(高达40mmHg)且饱受药物副作用之苦后,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通过一项仅需十分钟、几乎“无感”的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成功擒获“隐形视力小偷”。术后两周,她的眼压降至安全范围。
开角型青光眼以病理性眼压增高导致视神经渐进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患病率1.5%至2%,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开展的这项创新技术,为饱受疾病折磨与药物副作用困扰的青光眼患者开辟了治疗新路径,显著提升了就医体验和健康获得感。
“隐形视力小偷”蚕食视神经 药物失效陷焦虑
几年前,马女士被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为了保住视力,她靠降眼压的滴眼液控制眼压。然而,病情进展迅速,使用的药物从每日1种增至4种。糟糕的是,长期使用多种眼药水,导致眼表损害,引发眼红、干涩等眼表损伤,马女士非常焦虑。
更让马女士绝望的是,即便使用了多种药物,眼压仍高达40mmHg,视神经苍白,视力岌岌可危。
多家医院建议马女士通过手术控制眼压,以避免进一步的视功能损害。但马女士对手术感到恐惧,长期辗转难眠。
十分钟“无创”激光
精准“疏通”降眼压
在近乎绝望之际,经人推荐,马女士找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潘颖喆博士的团队。充分了解她的恐惧后,该团队评估决定:采用创新的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
治疗当天,马女士紧张得手心冒汗。然而,整个过程令她难以置信:仅需滴几滴表面麻醉眼药水,医生通过专用光学系统精准锁定眼内负责房水引流的“排水管”——小梁网区域,利用独特的微脉冲能量模式,间歇性释放能量,促进房水排出,有效降低眼压,且几乎不产生热损伤。整个过程仅约十分钟,马女士全程“无感”。“这就完了?没感觉啊!”治疗结束,马女士疑惑地问。
术后两周复查,结果令人振奋:马女士的眼压从危及视力的40mmHg降至20mmHg,视神经面临的持续高压威胁已解除,宝贵的剩余视力得以保全。攥着那张眼压报告单,马女士如释重负,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惠及更多的患者群体
守护百姓“光明”未来
“MLT技术的核心在于其精准、温和与安全。”潘颖喆介绍道。
相较于传统激光手术,MLT技术对眼部组织损伤极小,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患者舒适度高。单次治疗仅需10分钟左右,门诊即可完成,无须住院,大部分患者术后当天即可恢复正常用眼。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患者提供了宝贵的“阶梯式干预”选择:若未来眼压控制效果减弱,可根据病情需要安全进行多次MLT治疗,持续守护视力防线。
潘颖喆说,MLT技术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特别是早期至中期患者,高眼压症患者,对青光眼药物过敏、不耐受或效果不佳者,希望减少药物依赖(频次和种类)的患者,对有创手术存在顾虑且强烈追求微创、舒适治疗方式的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该治疗遵循“专业评估(眼压、房角、视神经、视野)—精准激光治疗—规律随访(1周、1月、3月监测)”的标准流程,定期监测患者眼压变化,结合视神经及视野评估结果,为患者个性化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目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团队积极开展MLT技术,已将其纳入全面、先进的青光眼诊疗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疾患,该体系还包括YAG激光虹膜周切、激光虹膜成形以及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等一系列微创技术,其中两项技术获评院级新业务新技术重点项目并获奖。这意味着襄阳及周边地区的青光眼患者,可根据病情和个人需求,获得更精准、微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保护视功能。
MLT技术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成功应用,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的缩影,生动诠释了“新质医疗服务力”的内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可感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显著提升治疗的舒适度、安全性与可及性。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医疗服务理念的升级。它让患者在追寻光明的道路上,少了一些痛苦与恐惧,多了一份安心、尊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