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莉莉 李潇凝
暑假,不少准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在襄州区龙王镇曾陈村,一个乖巧文静的女孩日复一日地出现在国道边的葡萄地与大棚摊位前。
她叫张晨曦,今年高考以599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这个暑假,她的“旅行”是帮年迈的奶奶摘葡萄、卖葡萄。
8月7日,记者来到张晨曦家,进门便看到满墙奖状。
“这是娃子从小学到初中的奖状。”张晨曦的奶奶段怀荣欣慰的笑容里藏着一丝落寞。
张晨曦幼年时父母离异。为了养家,张晨曦的父亲张少华四处打零工。爷爷、奶奶靠着几亩葡萄地拉扯张晨曦长大。
牙牙学语时,小晨曦安静地坐在奶奶怀里,看奶奶卖葡萄;会走路后,她依偎在奶奶身旁,陪着奶奶照看葡萄摊;上小学后,奶奶在地里摘葡萄,她帮忙拣出坏果;读初中后,张晨曦开始独自守着摊位帮忙挣钱……
“不想奶奶太辛苦,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算账更快!”张晨曦说,每年7月初到8月初是葡萄成熟季,暑假,她基本都在路边照看奶奶的葡萄摊,从清晨坐到太阳落山,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块钱,生意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一二十块钱。
张晨曦很有耐心,不管钱多钱少,一整天下来,她从不抱怨。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这孙女只要回来,就帮忙扫地、拖地、整理房间,懂事又听话……”
小学期间,张晨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她发现自己的英语基础与其他同学存在明显差距。对此,张晨曦不急不躁,默默选择了自己认为提高英语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背单词。一个个背诵,一遍遍练习,到了初三,她硬生生将“短板”锻造成“跳板”。中考时,她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襄阳五中。
进入高中后,张晨曦发现,自己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巨大的心理落差来袭,张晨曦骨子里的倔强劲儿被彻底点燃。
“心里很难受,但光难受没用。”她迅速调整心态,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下课后整理不懂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者请教同学。物理学得有些吃力,高一暑假,她利用笔记和网课,把高一的物理课本又“啃”了一遍。天道酬勤,之后的一次大考,她从年级第500名跃升至200名左右,上演了“逆袭”。
深知高三对于女儿的重要性,这一年,张少华在学校附近租下一间房子,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女儿。
由于在工地干活,张少华每天早上5点就出门。但每晚10点半放学时间,他必定守在学校门口接女儿。只要工地休息,他就会给女儿做饭吃。
高考成绩揭晓,599分!那一刻,张晨曦脑海里浮现的,是父亲、爷爷、奶奶的笑脸。
填报志愿时,张晨曦选择了护理学专业。这个选择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对至亲深沉的爱。初二寒假,张晨曦的爷爷突然晕倒,被诊断为中风,至今生活无法自理。“当时完全慌了,除了拨打120电话,我什么都不会。”急救知识缺乏带来的无助感和恐惧感,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
“我要学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再遇上突发情况,我可以帮得上忙。”这份源于对至亲的守护信念,最终将张晨曦引向华中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
在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张晨曦获得“励志大学生”称号和5000元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