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通讯员 周胤伍
8月初的一个傍晚,当夕阳将襄水街的水面染成金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携手拼多多发起,联动襄城区政府、襄阳市公安局共同开展的“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襄阳站直播活动在此启幕。
小巧钥匙扣引关注
当天18时许,活动尚未开始,襄水街已热闹非凡。
一侧的非遗、美食展区,人头攒动;另一侧的警务展示区,反诈、禁毒装备前围满了人。而当天最受人们关注的,是一枚藏蓝色的小巧钥匙扣——被称作“回家的钥匙”的智能定位装置。
“结合派出所近年警情分析,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的警情呈逐年递增之势。”活动现场,襄城公安分局庞公派出所社区民警黄飞介绍,2024年庞公派出所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5起,今年以来接到10起。其中有些老人还是多次走失,最多的时候同一位老人一个月有5次走失警情。
走失时间越长,老人的安全风险越大。由于走失老人可能遭遇溺水、交通事故、冻伤、中暑等风险隐患,接到老人走失警情后,派出所会立即出动警力全力寻找。但有些走失老人寻找难度较大,不仅耗时费力,还会让家属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家看,现在通过这把钥匙,家属能随时查看老人位置,再也不用担心老人走丢了。”黄飞的现场演示,让围观者频频点头。
市民邹大爷凑近细看后,感慨道:“以前找走失老人太难了,有了这东西,心里踏实!”民警的讲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围观,还有不少人咨询领取事宜。
19时许,当主持人陈怡博乘舟沿襄水而来,一曲《路过人间》拉开了表演序幕。
旋律渐歇,真武山派出所辖区一位老人走失的短片出现在了屏幕上:老人走失两天,民警带着警犬在山中找到他时,老人已虚弱得说不出话。
“现在有了这钥匙扣,寻找时间从‘天’压缩到‘分钟’。”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肖晨走上台,话音刚落,掌声便如潮涌。这是对民警辛劳的致敬,更是对科技温度的赞许。
编织“科技守护网”
“有了‘回家的钥匙’,我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点开,查看父母是否在安全的地方。”活动现场,走失老人亢奶奶的女儿祝佩霞举起手机向大家展示,屏幕上的定位界面清晰可见。
亢奶奶和女儿的故事,是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的缩影。自患病以来,亢奶奶走失了十余次,家人经常悬着心,有了“回家的钥匙”后,事情迎来转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钥匙扣设计轻便小巧易携带,日常使用续航时间在10天以上。
檀溪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浩国介绍,家属一旦发现老人走失,可通过“回家的钥匙”小程序查看老人实时位置。更贴心的是“路人模式”——群众扫描钥匙扣上的二维码即可联系社区民警,形成“科技守护网”。
“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老人的隐私,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精准出警、科学用警,减少警力资源和时间的消耗。”尹集派出所社区民警王雨晨说,有了“回家的钥匙”后,警方处理老人走失警情的效率和成功率明显提升。
有一次,值班民警通过“回家的钥匙”定位功能,仅用时8分钟,就找到了走失老人。
“回家的钥匙”将在全市推广
活动现场,《父亲的散文诗》《当你老了》等歌曲先后唱响,旋律中藏着对亲情的敬意。而更动人的,是为老人编织的那个“守护网”。
滨湖社区党委书记卓娅琼介绍,社区里有30多位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为了照顾好他们,社区不仅建了老年大学、全民健身公园,还成立了银龄互助队,引入嵌入式养老服务,“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学知识,享照料服务。”
汪浩国说,社区民警在日常会与社区、家属共享老人信息,通过“人防+技防”,让守护更扎实。
据悉,“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在武汉、郑州、青岛举办相关活动。在襄阳,公安机关已依托各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收集登记相关老人信息,在辖区试点发放200多把“回家的钥匙”。下一步,“回家的钥匙”将在全市推广。
当歌曲《小美满》的音乐响起,当天的直播活动进入了尾声。此时,内置北斗芯片的钥匙扣,正悄然进入老人的生活。它让关爱老人的种子在街头巷尾生根,让走失老人的归途有温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