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段涛 王波)8月5日,在峪山镇闫坡村艾草种植基地,连片的艾草郁郁葱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艾香。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第二茬艾草。
闫坡村位于峪山镇西南部,毗邻鹿门山风景区,是典型的丘陵岗坡地。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在岗坡地上种植艾草,将艾草变成当地富民的“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种了1亩多艾草,今年4月开始卖艾苗,接着卖艾叶,一年能割三茬,收入5000多元。”闫坡村二组村民周明常算起了增收账。
艾草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2017年,闫坡村委会委员刘静了解到,艾草只需一次性栽植,管理简单,浇水施肥少,效益可观,常年受益。刘静率先从外地引进50亩艾草试种并获得成功,随后主动向村民分享种植经验,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岗坡闲置地种上了艾草。
春季卖艾苗,夏季卖艾叶,冬季卖艾根。刘静介绍,周边的农户看到种艾草收益不错,开始尝试种植,目前种植户已达到300余户,每年艾草产量达200余吨,销售艾草苗1000余亩。
为推动艾草产业提质升级,2023年3月,闫坡村成立了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种植户”的订单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苗选育、田间管理、采收、销售等服务,向优质化、规模化种植迈进,努力将艾草打造成种植户的“致富草”“幸福草”。
对于未来发展,刘静表示,目前订单主要来自本省以及河南省,将持续推广艾草种植,发展电商产业,让艾草销往全国各地,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