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范小青 李书梦)8月8日,记者从襄州区了解到,该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开门教育”,通过“开门纳谏、开门整改、开门问效”三大举措,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居民小区,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实打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习教育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利企的实际成效。
襄州区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12345”民生热线畅通诉求渠道,线下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千名党员访万户”活动。该区财政、统计、商务、科经等部门党员干部走访全区772家“四上”企业,古驿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463户群众,区住建局等单位通过民生热线收集诉求,确保各类群体声音“听得见、被重视”。走访中,党员干部既当好“收音机”原汁原味记录问题,又当好“分析仪”梳理归纳共性难题,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悉数纳入清单和整治台账,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该区建立“即知即改、限期整改、长效治理”三级整改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对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该区创新推出“企业点单、部门接单、政府买单”服务模式,成功为吉顺小跑网络科技协调融资贷款1000万元,助力郭氏阜丰粮油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在服务“三农”方面,石桥镇推行“问题销号制”,针对群众反映的沟渠淤塞、道路破损等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时限,高效完成15公里沟渠清淤疏浚和1.5公里道路硬化,农田灌溉效率提升90%。在民生领域整治方面,区住建局创新“瓶改管”费用代收机制,破解54户居民开户难题。同时建立危房改造“绿色通道”。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的实效。
该区坚持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建立“办理过程群众监督、办理结果群众评价”的闭环机制。通过党员干部回访、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邀请企业和群众当“裁判员”。石桥镇在黑龙集社区新硬化道路旁设立“民生工程监督牌”,公开责任单位和监督电话。张湾街道在政务服务窗口推行“扫码评效”制度,方便办事群众实时评价。在政企恳谈会上,企业家收到的问题办理情况反馈表对每项诉求均有明确答复。通过一系列公开透明的做法,压实了干部责任,目前,该区企业问题办理满意率达98.7%。
该区将持续以“开门教育”为抓手,倾听民意、解决问题、检验成效,用实干实绩诠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全力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