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华
太阳远比我起得早。
当我起床推窗,早就没有了晨曦霞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真武山坳,有一缕泛白的青烟,徐徐朝电视塔方向飘去。
起初,这烟只有一缕。在我洗漱之间,从真武大殿的东侧飘来了几片洁白的云朵,和这一缕烟相聚。渐渐地演变成竹席大小的云朵,掠过连绵起伏的虎头山麓。
太阳,忠实地彰显着自己的执行力,挤过楼群释放能量。从大楼反射过来的那片白光告诉人们,为后半夜室内通风换气而停机的中央空调,应当抓紧重启。
蝉,不间歇地鸣叫着。好像是对炎热的抗议,也像是对那云朵的警告!
我揉了揉还有些惺忪的眼睛,提了提被汗水粘连在身上的背心,在蝉的催促下,来到餐厅寻求清凉。
站在窗户边上,向偏西北方向望去。
沉静的江水,被清晨泡在水里纳凉的人们弄起波纹,像眨动的眼睛,密切地注视着襄江两岸。
兴许是为了烘托大暑节“暑天”“酷热”的气氛,也许是迫于高温的威严,风,早就躲藏起来了。
江边,茂密的杨树林、柳树林,堤坝上绿化带、水边菖蒲、蒿草,还有那说不上名字的灌木丛,谁也不动,个个伫立在原地,静静地承受着这火热的熬煎。
极目远眺,原本在地平线上的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突然变得模糊不清,就连近处江面上的铁索斜拉大桥,也只能隐隐看到高耸的四根柱子。要不是奔腾的车流所产生的“轰隆轰隆”声,很难想象桥面上的繁忙。这是因为,电视塔方向飘来的薄云和江面生成的水蒸气融合在一起产生的“桑拿天气”,对视觉造成了影响。或者说,此时,37℃的高温和81%的空气湿度相结合,它们联合造就了眼前的小环境。
赤日的烘烤,“桑拿”的笼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极度难耐。我本就有些烦躁,现在越发焦躁不安。
哎!无奈的我,叹了一口气!
下意识地低下头,循着窗下马达的轰鸣,盯住不远处的路面——只见飞驰而过的汽车,卷起路面枯叶翻滚。就在不远处人行道的一侧,停放着一辆收垃圾的车。有一位清洁工,正在清扫道路。她,上半身穿着黄色带荧光的工作服,下身穿着深蓝直条标记的绿色裤子,灰色太阳帽子下面捂着白色口罩,戴着手套的双手,紧握扫帚,一招一式,有节奏地工作着,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的衣衫颜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变“花”了,变为深黄、深绿色的部位,是被她的汗水浸透的痕迹。
我,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视线,“突突突……”三轮摩托车的响声,把我带到了楼下北门外空旷的广场上。送快递的小哥来了。他熟练地拐弯、倒车、刹车、熄火一气呵成。在烈日下面,麻利地解绳、下货。收货人到了,围着两口大纸箱子转了一圈,似乎和快递小哥商量着什么,也可能是征求对方意见。只一会儿,快递小哥,撩起衣襟擦了擦脸颊、头上的汗水,撅起屁股、吃力地扛起那只大箱子,左手扶箱,右手摆动着,示意收货人把小一点的箱子给他摞上……
“吃饭啦!”夫人喊了一声。
我,应声坐到餐桌旁。
看着面前百吃不厌的西红柿面条、煮鸡蛋,脑海里反复闪现出煮面条、扛箱子、扫马路的画面。正是有千千万万个他们,默默地、无私地忍受着炎热酷暑的煎熬,才有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才有这海晏河清……
瞬间,我的烦躁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从来没有过的轻快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