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朱佳美 实习生 向琦昕
当记者走进王明敏位于谷城县五山镇的家中时,屋内最显眼的,就是客厅一面墙上整整齐齐贴着的33张奖状。它们是这个贫困家庭里最亮眼的风景。
不久前,王明敏收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她的求学路仍充满挑战。
王明敏的家庭十分困难。母亲是听障人士,连小学都没上过,日常交流主要依靠打手势。尽管如此,年近五十的她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高温天气,仍要坚持在果园劳作。
父亲只上完小学,身体不好,常年受大小病痛困扰,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在工地上干些零活,还经常担心这个活儿干完了,下一个活儿接不上。”王明敏说,今年父亲仅在外打工两个月就回了家,家庭收入来源几乎中断。
前些年,王明敏的爷爷卧病在床,大伯瘫痪在床,王明敏不得不寄居在河南亲戚家,直到上学的年纪,她才被接回。家中的房子是借钱盖的,债务用了多年才还清。
如今,除了供女儿上学,老两口还要赡养外公外婆,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再过几年,爸爸恐怕连工地上的零活都做不了了。”王明敏的话语中透着担忧。
三年前,王明敏从农村的初中脱颖而出,考入了襄阳四中。可在第一次月考时,她却在众多的尖子生中排到了末尾。那些日子,她成了教室里最“黏人”的学生:想要赶上成绩,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让她上补习课、买学习资料,她就捧着向同学借来的辅导资料反复研读,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不仅奋起直追冲进了普奥班,更在高考后拿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王明敏的求学路上,经济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在市区上学花销比县城大得多,全靠资助才勉强完成高中学业。”王明敏说,如今考上省外的院校,意味着更大的开销。目前,她已开始考虑申请助学贷款,暑假也曾想外出兼职赚学费,却被担心她安全的父母拦下。
尽管家境贫穷,但这个总穿着旧校服的姑娘,眼里从来没有怯懦。暑假期间,天不亮她就跟着父母去田里薅草,傍晚帮母亲干农活。“等我读完本科,想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说到这里,她的眼里闪着光。
不久前,在由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联合雲毅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王明敏被评为“励志大学生”,获得5000元助学金。
这位励志女孩,早已在生活的“褶皱”里长出了翅膀,朝着她的星辰大海坚定地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