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李雯艳 张子纬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史册中,鄂西北小城老河口,以其扼守川陕豫鄂要冲的战略地位,成为抵御日寇西进的关键堡垒。这里曾作为第五战区指挥中枢,见证了无数浴血奋战与英雄壮举,为抗战全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老河口市党史方志办公室、老河口市档案馆、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老河口市博物馆等,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真相。
战略要地:鄂西北的抗战中枢
老河口地处鄂豫川陕四省交界,水陆交通纵横,山川险峻,素有“进可攻、退可守”之利。老河口市博物馆馆长安卫东告诉记者,1939年9月,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移驻此地,李宗仁将军坐镇指挥,老河口遂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同时,扩建后的老河口机场作为关键空军基地,为抗战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撑。
抗战期间,日军向第五战区投入了大量兵力,妄图打通中原门户,攻占老河口。据《老河口抗战史料》所载,从1939年秋到1945年春,日军多次向第五战区发起进攻。李宗仁将军率第五战区官兵奋起抵抗,先后进行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东战斗、豫南会战、襄河东西岸反扫荡、豫南鄂北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第五战区官兵共歼敌近10万,成功保卫了鄂北豫南大片国土,有力地阻止了日寇西进的步伐。
浴血十三天:1945年老河口保卫战
1945年春,已陷入穷途末路的日军,再次孤注一掷,妄图攻占老河口。老河口市党史方志办公室负责人曹金成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老河口是中原的门户,占领此地似乎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果。但实际上,随着战争局势的演变,老河口已成为插入日军心脏的一把利剑,直接影响着太平洋战争的局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力分散,在中国战场逐渐由进攻转为局部防御。而老河口机场的存在,对日军的后勤供给线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14航空队部分飞机与中国空军合作,组成联合飞行队,从老河口机场起飞,打击日军后勤补给线。盟军从四川新津机场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空中堡垒”(B—29重型轰炸机),也多由老河口机场的战斗机护航。1944年下半年,老河口航空力量对日军的打击愈发猛烈,日军修复的平汉铁路多次被轰炸瘫痪。1945年初,中美联合飞行队对日军汉口及运城的弹药库进行连日攻击,2月间更是全力破坏日军交通线,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日军妄图通过攻占老河口、摧毁机场,保住其水陆运输线,以维持太平洋战局。
据相关史料记载,1945年1月,李宗仁调离第五战区,刘峙接任司令长官。此时,留守第五战区的兵力相对薄弱,仅有孙震的22集团军和刘汝明的第2集团军。为拔除这颗“眼中钉”,日军抓住这一交接换防的时机,于1945年3月下旬发动旨在攻占老河口、摧毁机场的“豫西鄂北会战”。
日军首先试图通过空中力量摧毁老河口,对其进行连续轰炸。然而,日军飞机白天来袭,遭到中国军队的追击;晚上来袭,同样难以逃脱被攻击的命运。即便在雨天有雾等恶劣天气出动,也无法避免被迎击的结局。甚至有日军“优秀飞行员”在奇袭途中因天气原因机毁人亡。
曹金成说,空中轰炸计划破产后,日军决定出动地面部队,不惜代价抢夺老河口这一战略要地。
1945年3月27日,日军先头部队骑兵第四旅团抵达老河口外围,战斗打响。3月31日拂晓,日军集结主力开始全面攻城。此时守城兵力仅为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第125师(师长汪匣锋)的两个团,面对强敌,形势异常严峻。在汪匣锋指挥下,125师官兵凭借顽强意志,依托城防工事,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从3月31日至4月6日,连续击退日军多次猛攻,予敌重创。日军久攻不下,紧急增调重炮部队。
4月7日,得到重火力支援的日军再度发动总攻,同时其第39师团攻占谷城,对老河口形成合围。125师官兵浴血奋战,当日击退日军五次进攻。4月8日,日军集中兵力猛攻北门,在重炮轰击和炸药爆破下,城墙被炸开缺口,日军战车及步兵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守军终因寡不敌众,于4月8日晚奉命撤至汉水西岸,老河口陷落。
此役,125师孤军坚守13昼夜,毙伤日军约2000人。守军亦付出巨大牺牲,阵亡963人,失踪600余人。撤退时,守军果断破坏机场设施,使其无法为敌所用,并在汉水西岸继续牵制日军直至抗战胜利,粉碎了其西进四川的企图。
精神丰碑:见证不屈与传承
老河口保卫战是抗战后期一场惨烈而英勇的城市防御战,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师长汪匣锋誓与城池共存亡;官兵前仆后继,营长、连长、排长相继殉国;炊事兵以菜刀为刃搏杀日寇;非战斗人员组成突击队歼敌。汪匣锋胞弟、空军中将汪梦泉驾机为兄助战的故事,更成为兄弟并肩抗敌的佳话。
据《老河口抗战史料》记载,自1939年至1945年,老河口作为重要战略支点,虽最终沦陷,但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它如同坚不可摧的堡垒,牢牢阻挡了日军西进的步伐,长期阻滞日军西进,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军占领期间犯下滔天罪行,据不完全统计,先后轰炸老河口120余次,先后制造了多起惨案,屠杀平民4800余人,焚毁房屋逾30万间,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如今,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老河口机场遗址、老河口市中山公园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光未然陈列馆等抗战遗迹,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生动教材,每年吸引众多民众和学生前来凭吊。
老河口的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的象征。它时刻警示后人铭记血与火的岁月,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激励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奋勇前行。这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民族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