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通讯员艾德雄 王满)日前,记者从保康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县新引进外向型生产企业9家,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8家,实际利用外资49.8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7%,外贸进出口完成6.4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3%。外资外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连日来,在保康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萃取茶叶素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经过高温蒸煮、喷雾干燥、沸腾制粒等五六道复杂工艺,一片片茶叶变身高浓度原萃液或颗粒。
在包装车间,工人师傅对刚刚下线的还冒着热气的原萃液进行包装。“这批货要赶在八月上旬发往马来西亚,一个货柜二十吨,价值16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宦庭发介绍,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叶素,提取的原萃液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独特的保健、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宦庭发说,茶叶通过萃取后,附加值提升上百倍,效益可观。
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底投入生产,每年可消化1500吨茶叶,可萃取茶叶素700吨,产品主要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市场影响,销量略降,出口了290吨,创汇近300万美元。”宦庭发说。
今年以来,外贸形势严峻复杂。针对部分外贸企业出现订单下滑、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情况,保康县商务、税务、科经等部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宦庭发介绍,在政策倾斜这一块,商务部门在该公司建设冷库时给予四十万元扶持;税务部门及时传递相关税收政策信息,及时给企业退税。
今年上半年,保康县委县政府按照“稳总量、拓增量、优结构、强服务”工作要求,在“抓大”“促小”“育新”方面上下功夫,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手抓。一方面,当好“店小二”,对已经落地的外向型企业施行一对一驻厂服务,“一企一策”精准指导,实现惠企政策“一步到位”;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省内外产品展示会、交流会、洽谈会,引进、培育新型外资外贸主体,为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寻找新的切入点、突破点、发力点。
“我们持续加大外资外贸服务包保力度,积极提供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助力生产型外贸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保康县商务局局长张靖说,今年上半年,保康县直接利用外资已经完成了襄阳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