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夏日寻凉老河口

日期:08-04
字号:
版面:06 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张闫冉

汉江梨花湖静静躺在城区西侧,水面抵得上三个西湖那么大。夏季黄昏,水面被晚霞熔成一片流金。滨江广场的柳树拖着长辫子,被江风吹起在行人脸上挠痒痒。跳广场舞的、走模特步的市民个个心花怒放。城北湿地公园抖开盎然的绿色。男女老少如归巢的银鱼,向水岸汇聚。赤膊汉子“噗通”一下扎进水里,古铜色脊背在金波里起伏;少年在浅水处追逐嬉闹,水花惊飞苇丛白鹭;女士们坐在岸边,脚丫浸在沁凉的水中,小鱼不时来啄一下脚心,惹出串串带水汽的笑。湖岸长堤流动着避暑的众生相——踏着水汽散步的夫妻、举着雪糕追逐的孩童,晚风路过都忍不住慢下脚步,卷走几缕人间烟火气。

老河口,一座水汪汪的城市。汉江像条青绸带,弯弯绕绕穿境一百多里。地处东部的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更是个大家伙,三万多亩,丰水季白茫茫望不到边,枯水时露出大片青草滩,一年四季野鸭子、鹭鸟落满湖面,秋冬季迁徙的大雁常把这里当成了家。湖区巡逻的小艇飞驰在水上,小得跟芝麻粒似的。还有纵贯老河口北部的鄂西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调水的大渡槽在空中走,大水管子在地底下跑。引丹大渠干支渠像叶脉铺满十个乡镇,近六十个大小水库,堰塘更是星罗棋布——这座城的骨头缝里都渗着水。

夏日白天,到处热得冒烟,树荫底下则是天堂。引丹大渠干支渠两岸数不清的绿树拱成绿长廊,不刮风也让你浑身发凉;汉江像一个天然大空调,源源不断送凉气儿;西排子湖边的水杉、香樟等像撑开的无数把绿伞,日头再毒也扎不透。走在这些地方,脚底板儿凉意往上爬,汗珠子都吓得缩回去了。渠边、湖边、水库、堰塘边的草地上,总坐着干活歇歇儿的农民与赶路歇脚的行人,渴了,捧起一捧流动的渠水或湖水,咕咚咕咚喝下去,从嘴里凉到胃。再捧水洗把脸,真爽!有人干脆躺在草地上,草帽盖着脸,树影子在身上摇啊摇,像盖了床活动的绿绸被,不一会儿竟然打起了呼噜。

城乡茶摊是纳凉的老戏台。汉江湿地公园的一顶顶白帐篷,极像雨后的蘑菇伞;城南老杨树下、城东一个个游园里,矮桌板凳往树荫里一摆就是买卖。穿短袖衬衫的老板们谈着生意,玻璃杯里的柠檬片上下打转,新沏的茶叶起起伏伏;摇大蒲扇的老汉们下象棋,“啪”地一声棋子拍下,惊得麻雀慌忙乱飞。每张桌子当中蹲个大茶壶,锃亮的不锈钢身子映着树叶光斑,壶嘴“噗噗”冒着白气。

日头往西坠,梨花湖边的茶摊就活泛起来了。占据着黄金位置的张阿姨,提着尖嘴小钢壶满场转,瞅见空杯就续上,茶水划道弧线准准落进杯心。“酸梅汤管饱!菊花茶自己倒!”她嗓门亮得能劈开热气。时下,茶摊也与时俱进,每张桌的四角都贴着蓝汪汪的二维码,半张扑克牌大小。一位小青年手里端着一杯冰茶,手机对准二维码“嘀”一下,影子就融进了暮色里;骑三轮歇凉的大叔还是用现金,几杯茶下肚,几个硬币扔在桌上,对老板娘吆喝一声,就随着一位离桌的客户走了。

我占着湖边的位子看景。晚风裹着罕见的水汽弥漫全身,惬意无比。左边几个放暑假的大学生举着手机拍水杯里的枸杞,争论着哪个滤镜好看;右边三个上班族正谈论着前几天有个市民勇救落水娃的事迹,语气里满是钦佩。

坐在水边看水,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回秦集老家,屋后就是前进渠,属于引丹大渠的支渠。渠水清得见底,时不时有小鱼蹦出水面撒欢。爸爸说,他青少年时,夏天经常和伙伴们在渠里、渠两边的大堰塘里洗澡,那水真是又清又凉,下去了就不想上岸了。

梨花湖的“凉快经”是水与人合写的。月光漫过茶摊时,二维码的蓝光和桌上仿古灯笼的黄晕缠在一块儿。穿短袖的白领和满手老茧的匠人同喝一壶茶。茶杯里漾开的笑纹,活脱脱是湖面的微波。扫码离开的小青年衣角上,还沾着张阿姨茶摊的薄荷香。

夜渐渐深了,茶客们揣着满身水汽陆续离开。我忽然醒过神:真正的消暑法子,是把自己变成一滴水,融进这活蹦乱跳的生活。空调房里憋得心慌时,不如出门扎进热烘烘的夏夜。汉江哗啦啦流淌了几千里,说的无非是个理儿——人得像水,敞开了活,才能顶着毒日头自己生出凉气来。

老河口这水窝子年年月月都在念叨:最深沉的凉快不在关紧的门窗后头,在与人交谈的笑声里,在长流不断的水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