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1700度近视背后的“清晰”人生路

日期:08-04
字号:
版面:05 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徐勇 张文豪 通讯员 李航

盛夏的午后,樊城牛首镇茶庵村蝉声阵阵。男孩摘下眼镜,仔细打量一米开外记者伸来的手掌。

“现在只是看到一团褐色的影子。”他语气平稳,“但我知道那是手。”1700度的病理性近视,早已让他的视网膜失去勾勒轮廓的能力。

5岁确诊近视,13岁并发青光眼,2024年视力陡降……他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以顽强意志考取教育部直属高校——江南大学。

男孩名叫张晧天,毕业于襄阳五中。在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张晧天获评“励志大学生”。

2024年3月,距当年高考不足百日时,张晧天却登上了前往广州的列车。在襄阳多家医院治疗未果后,他的眼疾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视野进行性缩小、视神经萎缩,点四种眼药水都控制不住眼压。医生建议他去广州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做手术。

母亲担心儿子的健康,但又怕要强的儿子放不下学业。张晧天看穿母亲的心思,笑着安慰:“小问题,手术会成功的。高考嘛,大不了明年再来。”

命运垂青乐观者。手术顺利,眼压得到控制。五个月的治疗与休养后,错过了当年高考的张晧天重返校园。

落下的课程、生疏的知识点,无法靠熬夜刷题弥补——过度用眼可能再次触发病情,而眼药水又令他嗜睡。他只能不断提醒自己:该学时专注,该睡时立刻休息。记者在他与母亲租住的房间里,看到厚厚一摞错题本,那是他提高效率的“秘密武器”。

当记者询问张晧天坚持的最大动力是什么,他说,是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父母。

张晧天的妈妈付海萍原本是深圳一家企业的白领,自从孩子生病后,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打起了零工——餐厅服务员、超市导购、家政工等都做过。病历本记录着他们辗转求医的足迹:襄阳、深圳、北京、广州,儿子去哪里看病,她就在哪里打工。自己的事业,她已经完全放下,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儿子的病情能好起来。儿子上大学后,她打算当月嫂,多赚些钱支持他的学业。

被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录取,张晧天视其为新的起点,希望凭双手减轻家里的负担。谈及病情,张晧天很冷静:“目前控制得不错,我会定期复查。”

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说:“‘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旨在帮助逆境中坚守梦想的学子。张晧天身上体现出的‘向疾病夺回生活’的精神,正是对励志精神的生动诠释。”

当被问及最想对母亲说什么,一行眼泪从张晧天的脸庞滑落:“妈妈,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