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余宏: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10版:新教苑       上一篇    下一篇

  在青林校园这片育人沃土上,余宏老师以独特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教师刻板印象,他创新课堂,与学生共成长,用爱心陪伴学生稳步前行。

  走出讲台 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余宏的教育充满 “烟火气”,他以 “孩子面孔” 融入学生群体,将班级管理藏于欢声笑语,用热情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成长氛围。

  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师,他摒弃传统语文课堂的刻板讲授。讲授《春》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寻觅春景,那冒出枝头的青绿新芽、空气中拂面而过的春风,成了学生笔下春天美好的遇见;讲解《论语》时,他组织学生开展 “师生角色扮演”,将抽象道理具象化。面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胆怯,他总能用幽默化解,一句 “你来回答,答错了没关系,这次不会,下次就会了” 给予学生勇气。

  校园运动会上,他比运动员更为投入。嘶哑着嗓子为学生呐喊 “加油”,跑操时与学生并肩前行。十几年从教生涯中,他风雨无阻的和学生一起参加锻炼,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深度共鸣 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余宏的 “共鸣” 不仅停留在情绪层面,更扎根学科专业深度,将 “文本解读培训”“跨学科整合培训” 的方法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语言,搭建起师生间的理解桥梁。

  诗词教学中,当学生抱怨 “诗歌只写景,为啥要答情感” 时,他不直接否定,而是先站在学生角度共情:“我也觉得这问题有点绕!” 随后,运用语文 “背景溯源法” 引导学生思考:“你看杜甫写《春望》时,安史之乱让长安破了,他写‘国破山河在’,这‘破’和以前的‘繁华’比,是不是藏着他没说的心疼?” 一句话点醒学生,让他们明白 “原来情感要‘揣’着背景找”,使文学鉴赏从 “任务” 变为 “共情探索”。

  与学生共情,更是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才能感同身受。在体育中考备考期间,中长跑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尤其对于女生来说,更是一道鸿沟。余老师从跑操开始,全程陪跑。面对跑操喊累的女生,余老师不做任何说教,而是以 “同路人” 身份分享:“我都能跑,你们更是不在话下。但体育中考不等人,今天找理由,明天就会依赖理由。” 他主动 “暴露自己的脆弱”,让学生放下抵触心理,暗下决心 “不能输给这个小老头”。正是这种平等共鸣替代 “居高临下的引导”,让学生默默接纳了这位特殊的 “小老头”。

  点亮星光 做人格塑造的“手艺人”

  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用赏识激活学生成长潜能,是余宏老师班级管理的核心,也塑造了他平易近人的形象。

  曾经班上有个“刺头”男生,他首先关注到男生 “揉捏衣角” 的小动作,随口夸赞:“这孩子长得这么精神,来我们班当路队长,保准让别的班羡慕!” 一句赏识让男生紧绷的肩膀放松。后续,在 “路队管理表扬”“课堂发言鼓励” 中,男生逐渐 “找到自我”,从 “谁也不服” 转变为 “谦逊感恩”,成绩也实现质的飞跃。这种不盯着 “问题”、只放大 “可能” 的做法,让孩子们彻底地接受了这位老师。

  在无差别赏识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会把其作文里的 好句抄在班级 “星光栏”;对于内向的学生,他会在 “每周文学小讲堂” 特意留 “分享短诗” 的轻松任务。他常说:“每个学生都是没被擦亮的星星,多一点耐心找,就多一点光亮。”

  余宏常说:“教育不是‘教’,而是‘一起成长’。”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重担。他坚信:“每个孩子都在走向彼岸的路上,我多撑一把船桨,多等一会儿,他们就会走得更稳、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