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教以来,潘彬始终以 “严于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为教育格言,在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岗位上,用严格的标准筑牢学生成长的根基,用细腻的关爱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
在教学工作中,潘老师的 “严” 是出了名的。作为英语老师,他深知学科基础的重要性,从课堂纪律到作业质量,都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课堂上,他不允许学生有丝毫懈怠,一旦发现有人走神、做小动作,会立即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提醒,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紧跟教学节奏;对于作业,他坚持 “全批全改、有错必纠”,哪怕是一个标点的错误,也会在作业本上标注出来,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直到学生彻底理解。有一次,学生小康因为贪玩,连续两次英语作业敷衍了事,潘老师没有简单批评,而是先和小康一起分析错题,再耐心讲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之后每天监督小康完成作业。一个月后,小康的作业质量明显提升,也整理了一本“学英语秘籍”。英语成绩也在月考中进步了 20 多分。“潘老师的严不是苛刻,而是帮我们养成好习惯。” 小康的话,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
在班级管理中,潘老师的 “爱” 藏在无数细微之处,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潘老师几十年坚持早于学生到教室,既是给学生树立榜样,也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
今年初,班里转来一个新生,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入青林学校,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上课总是闷闷不乐,成绩也有所下滑。潘老师察觉后,经常在课后找该学生聊天,了解她的烦恼,还特意安排班里活泼开朗的同学主动和她交朋友,帮助她尽快融入集体。在潘老师的关心下,该学生渐渐打开了心扉,不仅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还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严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更好的习惯,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温度。” 潘老师常说,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严与爱的平衡。在潘彬心中,看到学生们在严与爱的呵护下,一步步成长为有担当、有温度的人,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潘老师深知,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独角戏”,而是家校携手的“协奏曲”。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教育,他建立了“分层沟通机制”:对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他会定期分享其在课堂展示、社团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继续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会组织线上或线下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根源,定制个性的成长计划,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如今的906班,潘彬老师用 “严于当严处” 的态度深耕教学,用 “爱在细微中” 的真心守护学生成长。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教师” 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