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咸宁良心老板张勇因诚信经营收获各界点赞,面对如潮好评,他淡然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是最基本的诚信和做人的良心,以前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会这样。”这份质朴见证着一位普通创业者18年的坚守。
张勇的创业底色,源于家庭的教养。1981年,他出生于咸安区大幕乡南山村,父母虽未苛求他出人头地,却反复叮嘱他“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做人要勤奋、上进”。
2000年,高中毕业后,张勇南下广东打工,从工厂到餐馆,从后厨杂活到厨师,甚至摆过地摊,尝遍了打拼的艰辛,让他养成了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
2007年,张勇迈出创业第一步,开了一家小餐馆。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春节前夕,他误判深圳市场行情,盘下一家店准备做节日生意,谁知过年时大量务工人员返乡,门店冷冷清清,几万元的积蓄打了水漂。
“这么多年,帮过我的人很多,最开始有人帮我找工作,后来在我生意遭受挫折时,有人帮我出主意、提供支持。”张勇说,人要有感恩之心,也正为此,“诚信”二字成了他的经营准则。
2016年,看着家乡咸宁经济越来越好,也为了照顾在家读书的孩子,张勇决定返乡创业。彼时他发现,广式烧腊快餐成本小、风险低、顾客回头率高,在咸宁仍是市场空白。为此,他专门在深圳花钱学烧腊技术,反复试味调整,适配咸宁本地人的口味偏好。
同年,张勇在咸宁城区金诚购物广场开设金牌猪脚饭店。从食材采购到餐品制作,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产品是第一关,首先要过自己这关”“只能用真材实料做”“给顾客的分量只能多不能少,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能让人家觉得不值”。遇到餐饮淡季,店员情绪难免低落,他总是说“生意不好整柜台”,从自身找改进方向。
凭借这份实在,张勇的门店生意越来越好,后来陆续把店开到武汉、黄石等地,最高峰时拥有13家自营店。
18年餐饮路起起落落,张勇始终做到“一清二白”——早年间闭店时,还没有网络支付,他总会提前备好现金,通知供应商上门结清货款;这次粤来粤好煲仔饭清华城店闭店,他不仅退还顾客万余元会员费,还主动把货款、物业费、水电费等一并结清。
如今44岁的张勇,依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阳明心学》《资治通鉴》和各类人物传记常伴左右。“以人为镜知得失”,18年创业路上,有人帮他渡过难关,有人跟着他干了七八年,还有顾客成了回头客、老朋友,这让他更加明白:守住本心,才能走得稳。
“赚我分内的钱,做有良心的生意。”这是张勇始终坚守的初心。面对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他坦言“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味道、服务、诚信,一样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