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她用专业与热爱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5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咸安区马桥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始终面带微笑的身影。她的臂弯里揣着教案,发梢上沾着粉笔灰,每次路过教室走廊,总会不自觉放慢脚步,向窗内投去温柔的一瞥。她,就是该校语文教师李艳君。

  自2018年踏上讲台,李艳君便深深扎根于这片乡镇教育的热土,用热情点燃学生对语文的向往,用专业搭建通往知识的桥梁,更用细腻的关爱,抚平一颗颗青春心灵的褶皱。她,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想敞开心扉的老师”。

  精耕课堂 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语文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是藏在文字里的山河与人生。”这不仅是李艳君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是她扎根乡镇教育的实践指南。为了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她的课堂常常“搬”到教室之外:讲朱自清的《春》,她会带学生驻足花坛,亲身体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那份生机;品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她会引导学生联想田间地头的景象,让古诗的意境在熟悉的乡土记忆中生根发芽。

  她的用心,更深藏于密密麻麻的教案批注中:不仅标注知识要点,更细致到“此处可结合学生上周春游经历讲解”“这个段落适合请内向的小学生朗读”,甚至会有“今日有学生身体不适,讲解需放缓节奏”的暖心提醒。

  基于自身具有带教五届初三毕业班的丰富经验,她逐步摸索出一套高效而温情的教学方法:先为学生搭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再用生动的“故事化讲解”填充血肉,最后通过“小组互助提问”巩固消化。这套方法,让语文学习既有了骨架,也拥有了温度与活力。在她的引领下,班级语文成绩常年位居年级前列,更有多名学生在她指导下,在区级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用笔尖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山河与人生”。

  课后,她的办公桌前总围着学生,无论是请教作文修改,还是纠结文言文词义,她都俯身细讲,直到学生眼里露出 “懂了” 的光亮。为提升专业能力,她每周听两节同行的课,深夜还在台灯下打磨教学设计。这份执着让她收获诸多认可:2020 年获咸宁市中小学微课大赛冠军,2023 年获全区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期刊;2024 年,她更被聘为咸安区初中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成了乡镇教师中的 “专业标杆”。

  以爱育心 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不是说教,是陪伴。”李艳君始终相信,真正的教育在于看见并理解每一个孩子。

  学生小宇(化名)曾因父母外出打工、学业落后而自我封闭,甚至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晚自习后,李艳君没有责备独坐角落的小宇,而是递上热牛奶和面包,轻声说:“老师上学时也常被数学题难住,慢慢来,我们一起画图试试。”这句共情的话,让小宇终于吐露了怕被抛弃、怕跟不上队的恐慌。

  那晚,办公室的灯亮至深夜。她不仅帮小宇修补作业本、畅谈兴趣,更主动联系其母亲,缓解了家庭的紧张关系。此后,她成了小宇的“特殊朋友”:早读时递上字词卡片,课间借篮球鼓励他,月考后一同分析进步。渐渐地,小宇作业工整了,课堂积极了,最终考入区重点高中,并延续至大学。去年教师节,他发来消息:“谢谢您没放弃我,现在我也想成为能带给别人光的人。”

  不忘初心 做温暖坚定的教育者

  “教育,从来都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付出耐心与爱,收获的却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信任与感动。”对于李艳君而言,学生点滴的成长与回应,是她坚守讲台最深厚的动力。

  有一年生日恰逢晚自习,当她推开教室门,灯光悄然亮起,全班学生唱着生日歌,班长捧着点蜡烛的蛋糕走向她。一位平时羞涩的女生送上亲手绘制的卡片,画面是她讲课的模样,背面稚嫩的字迹写道:“老师,您讲《背影》时哭了,我们也学会了要更爱爸爸妈妈。”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在真诚的祝福中化为暖流。

  “乡镇的孩子需要更多守护,我愿意做那个点灯的人。”这句质朴的话语,是李艳君从教七年、屡获“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后,依旧不变的初心。她的守候具体而细微:清晨早早到校查看教室,课后耐心答疑的身影,作业本上温暖的批注,以及黄昏操场边与学生并肩散步、畅谈古今的剪影。这位教育的守梦人,步履不停,正以专业与热爱为火种,在无数年轻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微光引他们走向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