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在时光长河中点亮智慧之光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5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时空长廊,他是引路的灯;历史星河,他是摆渡的人。在咸宁高中,历史教师周狄总是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跨越千载光阴,触摸历史的脉搏与温度。他妙手点燃思想的火种,让尘封的过往照进现实;他用心守护成长的旅程,以师者大爱润泽青春心田。在他这里,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观照现实、点亮未来的生动智慧。

  走出课本 让沉睡的岁月“开口说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大家不要翻书,先看、先听、先感受。”课堂上,周狄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多媒体屏幕上播放着《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激昂演讲,学生们仿佛被带入百年前的时空隧道。他善于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影视资源等方式,打破历史与现实的隔阂,让学生化身“北大学生”“报社编辑”“工人代表”,在辩论中体会历史人物的抉择与困境。

  “历史不是故纸堆里冰冷的知识点,它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共同谱写的。”周狄说:“我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能够‘穿越’回去,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在他的课堂上,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表与事件,而是一场场充满张力的生命对话。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不仅记住了知识,更学会了共情与思考。

  匠心耕耘 做学生思辨能力的“炼金术士”

  在周狄看来,历史教育的真谛远非知识的记诵,而在于思维能力的锻造。他的课堂因此化身为思想的“练兵场”,常常抛出一个又一个打破常规认知的命题:从“秦简中的法律条文,能否颠覆陈胜吴广‘失期当斩’的传统叙事?”,到“藩镇割据在动摇大唐根基的同时,是否也在客观上延续了其国祚?”,再到“如何辩证审视抗日战争中日本的无差别轰炸与美军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

  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恰似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荡起学生探究的涟漪。周狄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穿梭于多元的史料之间,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与辩驳,从而亲手解开历史层叠的迷雾,领悟其内在的复杂与多维。学生廖同学感慨道:“周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思维的挑战,他授予我们的是思考的‘钥匙’,而不仅是知识的‘口袋’。这让我不仅在历史学习中游刃有余,更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拥有抓住本质的洞察力。”

  正是在这般反复的淬炼中,周狄宛如一位“思维的炼金士”,将枯燥的史实置于理性的熔炉,最终提炼出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和清醒的理性意识,使他们得以从容应对未来的纷繁世界。

  润物无声 做学子成长路上的“引航明灯”

  如果说课堂上的周狄是思想的点燃者,那么作为班主任的周狄,则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在这里,他将教育的温度从细致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为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格引领,诠释着一名新时代班主任的责任与担当。

  一次,周狄发现学生小文(化名)因父母感情不和而情绪低落、学业受阻时,他没有停留于简单的安抚,而是选择走进学生的家庭,进行一次次深入的家访。以真诚的沟通搭建理解的桥梁,让小文父亲真切体会到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最终促成家庭关系的缓和,为学生的内心世界重新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事后,周狄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总结凝练成德育案例《重视家访实践,落实家校协同育人》。该案例不仅获得了咸宁市教育局优秀德育案例三等奖,并在《湖北教育》上发表,将其“家校共育”的智慧辐射至更广阔的平台。

  他的育人匠心同样体现在班会课的精心设计上。如,他以何功伟烈士在牺牲前写下的三封家书为主题,打造了一堂名为《铭记先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的深度班会课。通过穿越时空的血脉文字,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何为“小我”融入“大我”,如何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这堂充满感染力的课程,也成功荣获咸安区教育局优秀班会课一等奖。

  深厚的积淀结出硕果。在主持区、市两级课题研究,周狄的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改论文等先后获得了咸安区教研室“四优”评选一等奖、咸宁市教科院“咸宁好课堂”一等奖、湖北省电化教育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等。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22至2025年间,周狄连续荣获“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高考功勋教师”等多项称号。从教7年来,他如一盏不灭的灯,在教育的道路上静默而坚定地燃烧着,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