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婧 通讯员马梦君 任嬿融) 9月17日,咸宁市农科院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区茶园内,履带式茶园多功能管理机在茶行间优雅穿行,所到之处泥土翻飞、肥料精准入沟。这场由咸宁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咸安区农业农村局承办的丘陵山区茶园多功能管理机演示观摩会,吸引了咸安区茶企代表、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等40余人到场观摩,成为推进湖北省茶产业链“515”行动的生动实践。
上午9时,咸宁市农科院农机所所长蔡克桐已站在茶垄边,向与会者介绍这台历经八年研发、五代迭代升级的“茶园机械管家”。他指着履带式行走系统解释道:“传统人工施肥效率低、利用率差,这台机器采用模块化‘动力平台+作业机具’设计,可快速切换旋耕、除草、开沟施肥等机具。”话音未落,农机手已启动机器,只见它轻巧驶入5-15度缓坡茶园,在狭窄茶行间穿梭自如,不仅开沟深度精准控制,肥料均匀撒入沟中后,覆土一气呵成。
现场实测数据令人振奋:该管理机作业效率达每小时2-3亩,施肥深度达30cm,肥料直达茶树根部,能有效提升土壤通透性,还能促使茶树抗旱抗寒能力显著增强。茶企代表余佑文蹲下身观察茶垄:“以前施肥靠抛撒,一半都散在叶子上,现在直接到根,省肥又省工!”春华茶业负责人更是掏出笔记本记录:“这机器明年上市还能换配件,除草、旋耕、修剪、粉碎一机多用,简直是茶园‘全能选手’!”
这台“土生土长”的机械,正是咸宁市农科院承担的湖北省科技服务茶产业链“515”行动主推技术成果。通过“省级指导、市级牵头、县乡协同、企业示范”四级联动,已在咸安、崇阳、通城建立500亩核心示范基地,辐射推广超1万亩,亩均节本增收320元以上。蔡克桐所长补充道:“它特别适配丘陵茶园,狭窄茶行通过性强,彻底解决了‘无好机用’的痛点。”
观摩会尾声,与会者围住机器踊跃提问:“履带会不会压伤茶树?”“模块更换需要专业人员吗?”技术人员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咸安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此次观摩会不仅展示了咸宁在茶园机械化领域的科研实力,更搭建了茶企与农机服务组织的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湖北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该机型预计明年正式推向市场,将成为破解茶企“用工难、用工贵”的关键利器,为周边茶农提供可复制的机械化生产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