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赟 通讯员 陈婧 曹加芬)为加快构建“5+4”现代化工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我市优化整合多项涉企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日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咸宁市支持工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旨在通过一系列奖补措施,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化转型、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
新政策明确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对属于“5+4”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年度生产性设备和研发检测类设备投入达到100万元(含)以上且纳入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库的项目,按投资额的12%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补贴最高300万元。对投资规模较大、入选省级技改项目的企业,还可享受差额奖补。
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政策提出对首次获批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首次获批国家级5G工厂、智能工厂、两化融合等高等级认定的企业也给予10万至50万元不等的奖励。
此外,政策还覆盖绿色转型、专精特新、企业进规稳规、营收突破、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形成全方位激励体系。例如,对首次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的,分别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
在支持对象上,除部分条款适用于全市企业外,多数奖补政策聚焦于市直、咸安区、咸宁高新区(含凤凰工业园)企业,突出市区一体化发展导向。
据悉,《咸宁市支持工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若干政策》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2024年11月14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咸宁市支持工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咸政办发〔2024〕1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