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记者走进咸宁市浮山学校,采访该校九年级物理教师毛本锁。
今年38岁的毛本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11年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参加“三支一扶”,下沉咸安区双溪桥镇担山中心小学支教;2013年9月,调到咸安区白鹤初级中学(现在市第六初级中学)任教;2021年9月,调入该校任教至今。
■课堂里巧思:让学生触摸科学的温度
采访时,记者获悉,毛本锁初带物理时,教室里没有像样的实验器材,他没被难住,而是带着学生用矿泉水瓶改制量筒,用硬纸板拼接光路板,把课本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玩物”。
有次上“光的反射”课,为了让学生分清镜面反射和慢反射的区别,他顶着烈日跑遍白鹤村辅兴街上的五金商店,终于找到一块平整的不锈钢板和一块磨砂铁板。当学生们围着两块板子,看着阳光照射下截然不同的反光效果,叽叽喳喳地喊出“原来镜子反光和黑板反光不一样”时,毛本锁心中悄然立下目标:“要让农村孩子也能触摸到科学的温度。”
同时,他上物理课讲压强时,带学生在操场踩不同材质的泡沫板,看凹陷程度辨压强大小;讲电路时,他拆了家里的旧电视机、手电筒,让学生动手组装简单电路。“物理不是书本上的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学生们对物理课最深的印象。2025年,他撰写的《初中物理实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获咸安区征文“一等奖”,文中20多个“土办法”实验案例,更成了一些学校物理老师的“教学宝典”。
■教研中较真:在打磨中成长的探索者
在同事眼里,毛本锁是个“爱琢磨”的教研“痴人”。学校组织校本培训,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遇到优质课观摩,他会用手机拍下关键环节反复研究。
2023年备战“一师一优课”时,为设计好“欧姆定律”的导入环节,他连着一周泡在教研组。“一开始我想直接讲公式,张老师提醒我,现在孩子对家电更熟悉,不如从修电灯入手。”听从建议后,他以“帮居民修故障灯泡”为场景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排查电路问题中理解定律,这堂课获评区级优质课。
同年准备实验说课《阿基米德原理》时,他更是下足了功夫。为让演示更直观,他用透明亚克力板做了超大号溢水杯,还特意在水中加了蓝色颜料。当金属块放入水中,蓝色水柱顺着导管精准流入饮料瓶时,台下评委纷纷点头,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这堂课也顺利拿下区级一等奖。
■心灵上陪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守护者
“毛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想出去打工。”去年秋天,后进生刘平(化名)红着眼眶找到毛本锁。刘平父母常年在外,跟着奶奶生活,成绩跟不上,渐渐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毛本锁没有批评他,只是每天放学后留他在办公室。一边帮他补物理知识,一边耐心听他讲心里的委屈。得知刘平喜欢摆弄机械,毛本锁找来旧自行车,教他拆修零件:“修理机械也得懂物理,比如齿轮传动就是杠杆的变形,学好知识才能把机器修得更精。”
慢慢地,刘平对物理有了兴趣,成绩稳步提升。今年春天的物理小测验,他考了70分,拿着试卷跑到毛本锁面前,手都在抖:“毛老师,我也能学好物理!”
作为一名老教师,毛本锁有个好习惯,记得每个学生的生日;学生生病请假,他会去家访看望;留守孩子周末没人管,他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辅导作业、一起看书。2022年9月,拿到咸安区“优秀教师”证书时,他说:“看着学生有进步、有奔头,比什么都强。”
从青涩资教老师到优秀教师,从担山中心小学到白鹤中学、再到现在的浮山学校,毛本锁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孩子们的“科学梦”,也让自己的青春,在芬芳校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