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建伟通讯员王生仁李钰)9月16日至18日,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政策技术培训班在咸安开班,咸安区在培训班作《守护一江春水赋能绿色农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其系统性、可落地的治理方案引发全场共鸣,获参会代表广泛好评与高频点赞。
咸安区分享的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经验,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三大核心领域展开。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面,该区打破“一刀切”传统模式,依据不同流域水
质、养殖规模及品种,因地制宜制定尾水净化方案,守护长江支流清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域,紧扣“变废为宝”核心,秉持“核心在‘用’,关键在‘科技’”理念,实现粪污“零排放”与农业“提质增效”双赢,达成环境与经济效益统一。农药化肥减量及农业废弃物利用上,树立“全链条思维”,前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量化肥农药使用;后端通过补贴政策、引入专业回收企业,构建“农户交售—企业回收—加工再利用”体系,走出“田间减污、车间循环”绿色发展新路。
“咸安区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甘肃省和政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强感慨,其治理方案有技术支撑与机制保障,“因地制宜”和“全链条思维”对西北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颇具启发,培训后他将治理经验带回甘肃,结合本地实际优化方案,推动当地农业绿色转型。
此次经验交流,既展现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治理的“地方智慧”,也为全国不同区域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为全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咸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