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沉稳的身影——他俯身检查患儿时的专注神情,与家属沟通时的温和态度,以及处理危急情况时的果断决策,无不彰显着一位资深儿科医生的专业与担当。他,就是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晏亮。自2004年从咸宁医学院毕业以来,晏亮便将根深深扎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二十年如一日,用仁心润泽生命,以妙手守护健康,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医者情怀。
■家学渊源,初心如磐启征程
晏亮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是医者。自幼耳濡目染,他听惯了长辈们探讨病例、钻研医术,更见惯了患者经治疗后舒展的眉头。家族中悬壶济世、仁爱精诚的传承,如同涓涓细流,早已浸润他的心田。“成为一名医生,去帮助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这个念头从小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奉献的道路。
2004年,晏亮学成归来,进入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对于儿科,他有着特殊的情感与责任。他深知,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稚嫩的生命往往更为脆弱,无法准确表达病痛,这就对医者的观察、判断和责任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箴言便成了他行医准则的基石。
■精业笃行,锤炼“火眼金睛”护幼康
医学之路,学无止境。晏亮深知,面对瞬息万变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巨大的患儿,仅凭一颗仁心远远不够,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工作后,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07年,他前往武汉儿童医院呼吸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学习;2017年,又远赴重庆儿童医院呼吸科进修半年;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他再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专攻儿童气管镜技术半年。多次顶尖平台的进修经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精进了他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喘息、哮喘、慢性咳嗽及疑难重症方面的诊疗技术。
他将所学知识紧密应用于临床实践,练就了一双识别疾病的“火眼金睛”。儿科疾病常常“善于伪装”,比如可怕的“川崎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发烧极其相似,但若误诊或延误治疗,可能对儿童心脏冠状动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晏亮像一位警惕的侦探,从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线索——持续不退的高热、隐约出现的皮疹、细微的结膜充血、指尖的轻微脱皮……这些在旁人看来或许不起眼的表现,都可能成为他精准判断、揪出“元凶”的关键。他曾凭借细致的问诊和查体,从一例疑似重症肺炎的患儿身上捕捉到罕见的关节症状提示,最终确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避免了误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源于他对生命的敬畏,也让他成为了患儿家长心中值得托付的信赖。
■仁心济世,危急时刻显担当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意味着医生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同理心。晏亮总是能设身处地为患儿和家长着想,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减轻他们的焦虑。他的门诊和病房,总是充满了温暖与信任。
然而,儿科工作远不止于温和的沟通,更时常面临惊心动魄的抢救。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这些危急重症每一次都是对医生技术和意志的极限考验。记得2024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母亲抱着一岁半的孩子冲进急诊,孩子面色紫绀,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5%。晏亮立即组织抢救,高流量给氧、心电监护、紧急插管……他冷静指挥,团队高效配合。胸片显示“白肺”,情况极其凶险。那一夜,他彻夜未眠,守在患儿床边,紧紧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根据不断回报的血气分析结果,精准调整着呼吸机参数、强心药、血管活性药物……犹如在悬崖边走钢丝,任何一丝偏差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直到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病房,患儿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渐平稳,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这样的不眠之夜,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每一次成功的抢救,背后都是他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永不放弃的信念在支撑。
■传承奉献,甘为人梯育新苗
作为科室副主任和资深专家,晏亮深知医学传承的重要性。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年轻医生,在日常查房、病例讨论中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他常对年轻医生说:“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就是拯救他们的钥匙。现在对你们严格,是不希望将来你们独立面对病人时,因为今天的任何一个疏忽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营造共学共进的团队氛围,推动科室整体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科室形成了一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良好风气。
■硕果盈枝,荣誉鞭策再前行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晏亮医生多次获得医院及区级“先进工作者”表彰,这些荣誉是对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始终注重总结与科研,将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持续推动自身和科室的专业进步。
二十年光阴荏苒,晏亮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为患者信赖、同事敬重的儿科中流砥柱。在医者职业生涯中,变的是不断精进的医术和日渐增多的白发,不变的是那份“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他用仁心与精术,默默守护着万千幼苗的健康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时代儿科医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