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咸宁市实验小学承办的“2025年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回访教研活动”成功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编辑、咸宁市教科院领导、咸安区教研室教研员以及全市多所小学科学教师代表齐聚市实小,共研科学教材新方向,共探课堂教学新路径。
活动在咸宁市实验小学博爱楼一楼会议室拉开帷幕。首先由该校金萍芳老师进行课例展示,执教一年级科学课《各种各样的叶子》。金老师紧扣学生年龄特点,以生活为情境、以探究为主线,巧妙融入趣味故事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类中感知叶子的多样特征,生动诠释了新教材“注重科学探究、贴近生活实际”的设计理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获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随后的互动研讨环节,咸宁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李霞介绍了学校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围绕“如何用好教材”“如何有效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如何实现学科融合”和“如何开发运用本土资源”四个方面提出思考。教师代表苏海波、钱定煌、张璐等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就新教材的课程实施、编排体系、情境创设、活动可行性、资源配套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并提出具体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编辑王海英、温馨杨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并对提出的问题作出专业回应和细致解答。
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尹晓明在发言中充分肯定本次活动成效,强调应建立“编—教—研”协同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教材与教学的双向赋能。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汪洋在总结中指出,要“开展教材回访,倾听一线回响”,真正“推动科学教育,变革咸宁课堂”。他强调科学教育应落实“四维目标”、践行“五有举措”,让科学课堂有趣、有理、有用、有效、有魂,从而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本次活动有效搭建了教材编写者与一线教师间的沟通桥梁,为人教社教材修订提供了宝贵实践依据,也为区域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充分展现了咸宁市实验小学在科学教育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