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路之卫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9版:花海泉潮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记忆中的第一条路,是故乡的泥泞小径。

  那时年幼,天未亮透便要起身,蹬一双破旧的胶鞋,踩进被夜雨泡得松软的土路。路的两旁是稻田,晨雾弥漫,稻叶上的露水沉甸甸的,偶尔滴落颈间,激起一阵寒颤。泥浆从鞋帮四周挤出,每一步都需将脚从大地贪婪的吮吸中拔起,发出“扑哧”的轻响。书包在背后晃荡,里面装着母亲塞进的冷馒头与课本。那时不懂何为路,只知前方是小学,后方是炊烟,而脚下,是必须用力才能蹚过的、黏稠的春天。

  后来,通往市中学的路铺了沥青。读初中时,脚下有了柏油马路。夏日烈阳炙烤,路面竟会微微发软,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陌生而浓郁的气味,大人们称之为“现代化”。自行车轮碾过,不再有泥泞纠缠,只有平稳的沙沙声。路旁竖起了电线杆,世界仿佛被这条乌黑发亮、笔直向前的带子陡然加速。我与同伴们飞驰其上,风声过耳,只觉得前程大抵如此——平坦、迅捷,且方向分明。

  再后来,负笈远行读高中,脚下的路变成了坚硬平整的水泥道。车道线雪白,分隔着熙来攘往的人流与车流。路变得复杂,有了明确的规则与界限。我于此路上学会了奔跑,也学会了眺望。远方大学的轮廓与更辽阔的世界,似乎都沿着这条水泥脉络延展而出。路成了希望的具象,虽冰冷,却承载着滚烫的梦。

  而后,一身橄榄绿取代了校服。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手中的钢枪与脚下的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联系。我们巡逻的路,是边疆的巡逻道,是崎岖山脊,是茫茫雪原,是无人区的车辙,是辽阔的海岸线。它们不再关乎个人前程,而是国家的脉络。我守护的,是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是抢险救灾时生命通道的无阻。我懂得了,路是国之大器,是生命线,是尊严所系。我所站立之处,便是路之不可侵犯的界碑。

  如今,我身着另一种制服,成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的一员。角色转换,守护未变。手中的执法记录仪,脚下丈量的四通八达的公路,都是新的“钢枪”。我审视每一条公路、每一座桥梁的荷载,拆除非法广告牌、调查处置违法建筑物,宣讲路政知识、普及护路的重要性;打非治违,监管驾培维修与“两客一危”,守护城市文明的窗口;超限超载的稽查、大件运输的护航、出行方向的指引、旅途安全的保障…… 我与飞尘为伴,顶着严寒酷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所守护的,已不单是物理意义上的通达,更是运行其上的秩序、安全与效率。

  昔日的泥泞小径、沥青路、水泥路,与当下的柏油路、钢轨、航道,在生命里重叠交响。我从一个行路人,成了一名“爱”路者。

  夕阳西下,我常会驻足于新修的芳世湾大桥。桥下江水奔流,桥上车灯如河。我看见孩童们背着书包奔跑在平整的村道上,看见满载希望的农产品驶向都市,看见游子乘“复兴号”归家时车窗里的灯火通明。

  这条路,从田埂延伸至云端,从个人的求索铺展至民族的复兴。而我,曾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小小行者,如今是它忠诚的卫士。我的爱路护路,从未抽象,它就在我笔直的脊梁里,在我审视规章的严谨中,在我守护的每一寸道路的平安之上。

  路在延伸,卫路之心,永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