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丽娅)“医生,快救救我家孩子!”9月10日傍晚,崇阳县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袁启阳临近下班时,诊室外传来急促的呼救声。一名10岁女孩在放学路上不慎吞下一枚一元硬币,情况危急。
几分钟后,女孩被家长紧急抱至诊室。经胸片检查,硬币嵌顿在食管上段。由于硬币直径远大于儿童食管宽度,长时间滞留极易导致黏膜水肿、出血、穿孔甚至窒息,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时间不容耽搁。袁启阳迅速评估情况:患儿年龄小,配合度低,普通胃镜操作难度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他立即启动多科室协作机制,联合麻醉科开展无痛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在麻醉医生的精准配合下,袁启阳迅速而细致地操作胃镜,顺利取出硬币。整个过程无创伤无出血,孩子转危为安,诊室里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家属连声道谢:“真的没想到,在县里也能得到这么及时、高效的治疗!”
这一场“三分钟救援”的背后,是一位青年医师放弃沿海高薪、扎根家乡的赤子选择。
1987年出生的袁启阳是崇阳县桂花泉镇人,从广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曾在东莞市某医院工作七年多。2020年8月,他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回到县中医院。短短三年间,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建立起消化内科,配备NBI主机等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队伍,结束了该院“缺人缺技术、每周仅两天能做胃肠镜”的历史。
如今,这个新成立的科室每月出院病人超百例,完成胃、肠镜操作300多例,彻底扭转了本地患者辗转外地求医的困境。
“回乡后,尽管我个人收入只有以前的1/3,但能在家乡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一切都值得。”袁启阳说。
从一个硬币的惊险三分钟,到一支队伍的从零崛起,袁启阳的回归不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更成为崇阳医疗水平提升的缩影。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本土人才正在回流山区,用技术填补空白,用初心守护生命,让家乡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