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学会拒绝后,我反而拥有了理想的婚姻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11版:情感天空       上一篇    下一篇

  映溪曾经是婚姻里那个默默承担、习惯顺从的“工具人”,直到在痛苦中醒来,开始学着说不。这是一段从失衡到平等、从依附到独立的成长故事。不仅关于婚姻,还关于映溪如何找回自己。

  倾诉:映溪

  性别:女

  年龄:31岁

  学历:本科

  职业:公司职员

  采写:记者黄兰芬

  时间:9月6日

  A 婚姻中事事顺从

  我和凌骁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那时他刚创业不久,经营着一家小公司。我们第一次见面,他身着白衬衫和西装,干净利落;说话果断有力,很有主见。我从小性格温和,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莫名地就被他这种特质吸引。

  交往半年后,我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起初很平静,我几乎事事顺着凌骁。他工作忙,我就包揽了所有家务;他做决定,我很少提出异议。我以为这就是婚姻该有的模样,男主外女主内,妻子支持丈夫,家庭和睦。

  我开始感到不适。凌骁越来越习惯对我发号施令,从不过问我的意见。小到晚饭做什么菜,大到孩子读什么学校,都是他说了算。我尝试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却总被他反驳回来。

  慢慢地,我意识到,在凌骁眼里,我是一个“工具人”,洗衣做饭的工具,生儿育女的工具,满足他各种需求的工具。他会在生意伙伴来访前命令我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会在我经期不适时依然要求我准备丰盛的晚餐,甚至会在我照顾孩子时抱怨没及时给他熨烫衬衫。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个周五的晚上,我发着低烧,还是强撑着做好了晚饭。吃完后,我实在撑不住,就回卧室躺下了。半夜醒来,头疼欲裂,想去倒杯水喝。推开房门,看见餐桌上一片狼藉,凌骁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你醒了?”他甚至没转头看我,“能把餐桌收拾一下吗?家里有一股味道。”

  那一刻,我愣在原地,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头,不是愤怒,而是种深切的卑微和无助。我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走到餐桌前,开始收拾碗筷。手因为发烧而微微发抖,瓷器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

  第二天,我的发烧加重了,凌骁照常出门上班。躺在床上,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在这个婚姻里,我不是一个被平等对待的伴侣,更像是一个不被在意的附属品。

  这种压抑感在我怀孕后期变得更加明显。凌骁很少陪我产检,理由是“工作忙”。孩子出生后,他也很少帮忙照顾。夜里孩子哭闹,他总是翻个身继续睡,留下我一人挣扎着起身。

  B 开始学着说“不”

  产后第三个月,我被确诊为产后抑郁。每天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常常抱着孩子默默流泪。凌骁对此很不理解:“有什么好哭的?别的女人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直到有一天,我正在给孩子喂奶,突然情绪崩溃,哭得停不下来。凌骁站在一旁,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那一刻,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咨询师帮我看到,我在婚姻中的卑微姿态,其实源于童年时期被忽视的经历。我家有姐弟两人,我是大姐,从小我被教育要让着弟弟,所以我的需求总是被忽略。久而久之,我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以为只要顺从就能获得爱和关注。

  咨询过程持续了近三年。这期间,我慢慢学会重视自己的感受,开始在不满意时说“不”。第一次拒绝凌骁的要求时,他非常惊讶。

  在一个周末,他照常准备出门打球,让我一个人带孩子去看病。我说:“这次你能一起去吗?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最后他虽然不情愿地留下了,但一整天都板着脸。

  类似的小摩擦越来越多。我开始学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再事事以他为先。当他要求我深夜为他准备宵夜时,我会说:“我也工作了一天,很累了,你可以自己煮面。”当他擅自决定动用家庭储蓄投资而不与我商量时,我明确告诉他:“这是共同财产,我需要有知情权和决定权。”

  C 收到了意外效果

  凌骁对这些变化极不适应。我们经常争吵,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谈到离婚。但每次吵完,我们都会冷静下来,试着沟通彼此的感受。我告诉他:“我不是你的附属品,我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渐渐地,凌骁开始意识到,我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表达一个独立个体的正常需要。

  变化是缓慢发生的。凌骁开始学会倾听,有时甚至会主动询问我的意见。他第一次主动洗碗的那个晚上,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虽然他把洗碗机塞得乱七八糟,但我看到了他的努力。

  有一天晚上,我们躺在床上聊天,他突然说:“你知道吗?以前你什么都听我的,我很享受。现在你经常坚持己见,有时让我很生气,但我觉得你更有魅力了,更离不开你了。”

  这句话让我眼眶发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感到这些年的努力终于被看见了。我回应道:“我不是要和你作对,只是希望你能把我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如今我们的婚姻依然不完美,还是会吵架,有分歧。但不同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平等地沟通,如何尊重彼此的边界。凌骁不再是大男子主义的丈夫,而我也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妻子。

  最近一个晚上,凌骁在厨房洗碗,我陪着孩子玩积木。他忽然转头说:“明天我请个假,咱们带儿子去公园吧?你上次不是说想全家一起去野餐吗?”

  我点点头,心里平静而踏实。婚姻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两个独立的人,选择并肩走在一起。这条路我们还正在学习,但至少,我们找到了对的方向。

  (文中人物为化名)

  记者手记

  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

  在许多看似互补的婚姻中,实则隐藏着不平等的危机。一些大男子主义的自恋型伴侣,他们期望妻子如同自己母亲一样,做个“全能好妈妈”,无条件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却忽视了对方的独立性和情感需求。

  这种“互补式婚姻”看似和谐,实则危机四伏。妻子长期扮演“付出者”的角色,不断满足丈夫的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馈。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不仅加剧了丈夫的冷漠与自私,也让妻子陷入压抑与抑郁的深渊。正如映溪的经历,她曾是婚姻中的“工具人”,事事顺从丈夫凌骁,却换来了对方的忽视和理所当然。直到她开始学会说“不”,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婚姻关系才出现了转机。

  破除自恋,关键在于让对方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非其附属品。这需要我们在拒绝时保持温和而不含敌意,在表达深情时不带诱惑。通过直接表达需求、拒绝不合理要求、言明底线等方式,让对方真正看见我们,尊重我们。

  映溪的故事告诉我们,婚姻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两个独立的人选择并肩走在一起。当我们敢于破除对方的自恋,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时,婚姻关系才能走向平等和和谐。此外,建立更加平等、健康的婚姻关系,是每个进入婚恋中的人需要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