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解开人生的方程式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16版:师恩如光.照亮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读初中时,我曾偏科严重,成绩单像一幅割裂的画卷:一边是绚丽的繁花,一边是枯寂的荒野。

  每当语文老师捧着我的作文本在讲台上朗诵,政治老师发下那满是红勾的试卷,我便仿佛置身在春光中,心里满是暖意和温柔。而数学物理课像是悬在头顶的阴云,就连在课程表上瞥见那几个字,我都感到喉咙发紧。

  初二年级下学期,得知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要换成学校里人称“冷面”的黄老师时,我的心一下子坠入冰窟。原本对数学课的畏惧,瞬间升级为一种实质性的恐慌。

  “冷面”果然名不虚传。他在讲课时,声音平稳而清晰,像一把精准的刻度尺,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最让人胆寒的,是他那双眼睛。他从不专注于某一个学生,冷峻的目光像探照灯,缓慢而极具压迫感地扫过全场。以前上数学课时,我尚能低着头缩起身子,尽可能地藏匿自己。但在他的课堂上,我明明低着头,却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视线扫过我的头顶,看穿我假装思考的伪装。

  那天黄老师讲完例题后,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有同学马上举手,他却像没看见,而是点名让我上去做。我的大脑“嗡”的一声,心跳如擂鼓般剧烈。几乎是凭着本能拖着僵硬的腿走向讲台。站在黑板前,我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粉笔。

  时间一秒秒流逝,空气在沉默中凝固了。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脚下能裂开一道缝,让我能逃开这令人难堪的地方。

  “回座位吧。”黄老师的轻叹声如同一把火烤得我脸发烫。

  不久后的数学单元测验,试卷发下来时,我的成绩意料之中的惨不忍睹。那天放学后,我故意磨蹭,看到黄老师的背影消失在转角处,同学们也陆续离开了教室,才准备回寝室。刚站起身,却骇然发现黄老师又折回来了。我胆战心惊地低着头,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的鞋尖,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黄老师坐到我旁边的座位上,示意我也坐下后拿过我课桌上的试卷,打开后低声说道:“一百分的试卷你考了47分……”他的语气里没有愤怒,却有一种更让我难受的东西——困惑、惋惜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挫败感。

  “我看过你参加比赛的议论文。”他顿了顿又道,声音依旧平稳,却奇异地多了几分暖意,“论点清晰,论证层层递进,事例也极为妥帖,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功底都是极好的。”我听后迟疑地、几乎是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皮,飞快地瞥了他一眼,又马上移开了视线。

  “你的问题不在于‘不能’,而在于‘不愿’。你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贴上了‘学不好数学’的标签。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愿努力,成绩自然就上不去,而糟糕的成绩又反过来加深了你的恐惧和厌恶——这是个死循环。”黄老师的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细微的起伏。我的呼吸微微一滞,心里涌起一股被看透的心慌。

  “但是”,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死循环是可以打破的。其实学科之间的藩篱没有你想象中的不可逾越。数学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逻辑,解开它的第一步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容错的勇气——从最基本的公式定义开始,愿意算,愿意错,愿意再来。”我一直紧抿着的嘴唇微微松开,轻轻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新鲜的空气涌入肺腑。

  黄老师发现了我的细微动作,伸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怕,慢慢来,我会让课代表帮助你的。当然,你也可以随时找我解惑。老师不是怪兽,以后别再看见我就躲。”我猛地抬头望向他,原来我那自以为隐蔽的,远远看见他就缩进楼梯拐角或假装系鞋带的小动作,他全都知道。

  一种混合着羞愧和莫名暖意的情绪攫住了我。我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最终,我只是缓缓地对他点了点头,目光第一次敢于在那张“冷面”上停留了片刻。

  那次谈话之后,我试着重新认识那些让我发怵的符号。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但每当我沮丧抓狂时,就想起那句“可以打破”。我咬着牙一遍遍重新算。在黄老师的安排下,课代表成了我的同桌。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慢慢走出了数学长期不及格的泥潭,就连物理成绩也在慢慢提升。

  中考时,我的数学、物理分数和其他科目一起,共同托起了一个让人激动的总分,我被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录取。

  三十五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人世倥偬,多少往事都已漫漶不清,可黄老师那句“愿意算,愿意错,愿意再来”却清晰地刻在我生命的脉络里,伴随我走过几十年风雨,让我在遇到困境时有再来一次的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