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下,在咸安区教育局的统筹引领下,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以“一校两区”为战略支点,以“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质量同优”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桂校区,通过党总支统一谋划发展策略、统一管理教育教学、统筹安排师资等举措,构建起“本部引领+玉桂创新”的双擎驱动模式。两校区既统一教学标准、均衡师资配置,又鼓励特色发展、百花齐放,形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新生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功勋教师
陈 霞 胡红霞 郝大志
洪耀明 骆明艳 彭 庆
谭惠英 肖爱民 徐惠蓉
杨斌斌 张卫星 张细萍
郑传松 邹 红
■贯通幼小初高学段,构建创新融通体系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历经十一年办学探索,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以“学段衔接”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构建覆盖幼小、小初、初高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平稳过渡与自然成长。
幼小衔接采取双向互动,科学过渡。学校与市交通实验幼儿园深度合作,通过教师互访、联合教研、适应性课程开发,打造“游戏化教学+数字化应用”双轨模式。从“校园探秘”到“习惯养成”,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过渡,实现“零适应期”入学。
小初衔接依托市级语文、数学名师等工作室,汇聚跨学段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从九年一贯制整体视角出发,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科学设计教学、作业等,以“螺旋式课程设计”达成知识递进,实现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平稳过渡。
初高衔接,多维发力,无缝对接。学校在玉桂校区重点构建“课程、教学、师资、学生”四维一体体系。课程上采用“基础+拓展+衔接”模式,与鄂南高中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渗透高中学习方法,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上实施分层辅导,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师资上深化共训共研,组建骨干教学团队;同时强化家校协同育人,为学生平稳开启高中生涯筑牢坚实根基。
学校的系统性衔接教育实践,突出学制优势,打破了学段隔离,让教育从“分段接力”转向“全程护航”,构建连续贯通的成长支持系统,助力学生成长为“终身学习者”。
■深耕科创沃土,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重视科创教育,致力打造科技特色,以“硬件筑基、课程赋能、活动提质、品牌强校”为路径,构建科创教育生态圈。学校配备专门的计算机教室和功能齐全的创客教室,为创意实现提供专业空间;引入3D打印机、机器人套件等设备,为创意孵化提供“试验田”;专职的科创教师为教育活动的有序推进注入了核心力量。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创新。三至八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一至六年级科学课由专职科学教师或理科教师授课,夯实科学素养。课程设计兼顾基础与前沿,如低年级通过编程积木培养逻辑思维,高年级开展Python实战项目,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AI素养。
学校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平台,无人机、机器人、编程、创意智造等社团成为学生“第二课堂”。学生跳出传统课堂,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技术原理,极大地提升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省级人工智能、无人机、编程等竞赛中斩获多项一、二等奖,无人机编队表演、机器人舞蹈等科技活动更成为校园“网红”项目。
未来,学校将深化“科创+人文”等跨学科课程研发,并积极与省市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让“少年科创力”在更高平台绽放光彩。
■融汇国际视野,培育双向文化使者
自2014年建校以来,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始终以建设“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学校为目标,以外语教育为特色载体,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实践,致力于培养既具家国情怀、又拥国际胜任力的新时代学子。
课程多元化。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四至七年级开设外教英语口语课程,并曾试点法语、俄语兴趣班,打造沉浸式多语言环境。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非遗、节日等主题融入日常教学。
特色活动赋能。每年一届的品牌活动——“英语文化节”是学校国际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历届文化节上,学生们通过《花木兰》《丛林故事》等英语话剧、多语种歌曲演唱、多语种诗朗诵、用英语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等丰富形式,展现了卓越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模拟联合国社团参与模拟联合国会议,学生们通过扮演各国外交官,研讨全球热点问题,锻炼了领导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国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开展互访、课程共享与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寻力”等项目组织学生赴美游学,沉浸式体验海外文化,在担任文化小使者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咸宁外校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核,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实践。从“学外语”到“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咸宁外校学子正成长为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新时代使者。
咸安区表彰咸安区优秀班主任 何永军
何永军,中共党员,始终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信条,坚持“严管厚爱”,将班级视为“成长共同体”,用细节温暖学生,用规则引导学生,构建“学风浓、班风正、凝聚力强”的班集体。重视家校沟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班级管理,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担任班主任10年来,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
咸安区优秀班主任 魏清倩
魏清倩,中共党员,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咸宁市葛建新、陈霞(新晨)语文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荣获“咸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从事班主任工作近十年,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坚持“活动育人”理念,注重学生长远发展。所带班级班风积极、团结向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咸安区骨干教师 熊红娟
熊红娟,中学高级教师,咸宁市葛建新、陈霞(新晨)语文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教学竞赛屡获国家级、省级奖,彰显卓越的教学水平。深耕教研,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并成功结题,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期刊。常年致力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获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并在“国培计划”新疆温泉县项目中被聘为指导教师。
咸安区优秀教师 彭苹
彭苹,中学一级教师,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历史组教研组长,咸安区兼职历史教研员,咸宁市胡正甫历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湖科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学专业实习见习授课专家。主讲的课例和主笔的文章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从教以来,深耕一线,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知行合一中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想。
咸安区优秀教师 李洁
李洁,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教已25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她坚持“以智慧教书,用情感育人”。在村小支教时,她用丰富的课外书籍,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堂;教毕业班双班语文时,她坚持每节课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她也是让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咸安区优秀教师 岑迎
岑迎,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桂校区数学教师,12年教学生涯中身兼教学与班主任职责,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条。课上,她用买菜算账等生活化场景拆解难题,以 “数学故事演绎法”借趣味故事让抽象数学变得易懂可感;课下耐心倾听学生心声,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主动承担公开课,积极参与教研,凭着对学生的用心与教育热忱,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爱与陪伴守护孩子向阳生长。
咸安区教坛新秀 杨月
杨月,中共党员,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地理教师,汤标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她坚守教育初心,深耕地理课堂教学,善于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她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组织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教学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喜爱,充分展现了青年党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担当。
咸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蔡灵花
蔡灵花,中共党员,湖北省优秀心理健康教师,咸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库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8项,多次论文比赛获省一、二等奖,多次讲课比赛获省、市级奖项,咸安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多次被评为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个人,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多次获评省、市级表彰。
咸安区城乡交流优秀教师 夏洁茹
夏洁茹,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主动参与城乡教师交流,赴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泉都学校任教。三年来坚守教学一线,任班主任及英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班级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坚持以生为本,深入家访,所带班级多次获各级表彰。开展社团及教研帮扶,促进校际融合,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