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区永安街道南山社区,有这样一位“跑不断腿、磨不破嘴”的网格管家——杨婷玉。她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调解矛盾、帮办代办、组织活动、跑腿送暖,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用真心与热情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小空间变成“幸福会客厅”
33岁的杨婷玉负责南山社区第九网格工作,在社区工作三年,她始终把居民家中的“小事”当“大事”办。
在网格日常巡查中,杨婷玉发现起电小区居民间互动较少,不少老人、独居者更是鲜少出门。“能不能找个地方,让这些老年人话家常?”带着这个想法,杨婷玉经过走访调研、征集民意,收集各类意见12条。
2024年,起电小区居民有了活动室。2025年,在永安街道党工委支持下,起电小区活动室提档升级为邻里驿站。驿站不仅是居民歇脚、聊天的好去处,同时还引进第三方众康在线保险的一整套体检设备,免费给小区老人体检和咨询,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今,邻里驿站成了起电小区“打卡点”,老人在这里找到了陪伴,孩子有了写作业的好去处,年轻人也愿意来歇脚交流。这个小小的空间,承载了杨婷玉服务民生的巧思,也成了社区温暖的发光点。
小女子变身“协调大管家”
2024年7月,百货小区、农行小区启动老旧改。面对这块“硬骨头”,杨婷玉主动当起“传声筒”和“协调员”。从意见征集到矛盾调解,从施工监督到质量跟进,她全程参与、日夜奔波。
杨婷玉虽然年轻,却有着让人信服的耐心与魄力。拆除违建时,她连续两个月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做工作;施工冲突时,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方案;有居民抱怨施工噪音大,她立马协调“早八晚六静音施工”;居民黄阿姨每天三个电话反映问题,她都耐心处理、及时反馈。
两个月拆违14处、协调矛盾数十起……杨婷玉用“铁脚板+软沟通”换来小区的“高颜值”: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老化的管网全部更新,新增的道闸和充电棚投入使用,摄像头和路灯也已安装。居民纷纷点赞:“多亏了小杨,咱们小区越来越像样!”
小举动托起“生命新希望”
工作中,杨婷玉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对此,72岁的独居老人刘婆婆深有感触。2023年底,刘婆婆老伴去世了,她的生活陷入“黑暗”——老伴之前卧病在床8年,早已掏空家底,老伴走后,唯一的生活来源退休金断了。2024年年初,刘婆婆又被诊断出尿毒症,肾衰竭严重到每周都需要透析5次。
杨婷玉第一时间上门关心问候,结合现有政策,协助刘婆婆申请低保。低保申请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四个继子继女中有的是由刘婆婆抚养长大的,对老人有赡养义务,可是抚养费却迟迟没有落实。杨婷玉想方设法联系她的继子女了解情况,发现他们有的残疾、有的重病,生活也很艰难。杨婷玉将资料整理后再次申报,最后顺利申请低保,继子女在能力范围内帮衬一下,刘婆婆的生活重燃希望。
为此,刘婆婆含泪送了一面锦旗:“是小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而杨婷玉只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网格不大,却需步步用心;工作平凡,却能温暖万家。杨婷玉说:“只要大家笑脸多了,我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