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一线到行政幕后,三十载春秋更迭,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科长丹瑜华始终恪守“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以精湛医术解除病痛,以仁爱之心温暖患者,更以传帮带精神培育新生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医者人生。
■初心如磐,矢志从医终不悔
从小,丹瑜华就深受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他的舅父汪传铎教授,是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知名专家。童年时期,丹瑜华便常听家人谈起舅父治病救人的故事,那些关于如何用双手重塑患者笑容、重燃生活希望的故事,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从医的种子。耳濡目染之下,他对口腔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将来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医生,为广大患者服务。这份源于亲情与敬仰的初心,历经岁月打磨,愈发坚定,最终指引他走上了口腔医学的道路。
■精业笃行,勇攀技术新高地
医学之路,道阻且长,唯勤行不辍。丹瑜华深知,要想更好地服务患者,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工作后,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多次前往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中南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汲取前沿知识和技术,提升专科业务水平,并将所学毫无保留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在医院口腔科工作期间,他的业务能力尤为突出,敢于挑战复杂疑难手术,能独立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除自身精进不辍外,作为科室前辈,丹瑜华始终倾囊相授,将多年积累的临床技术与诊疗经验无私分享给年轻医生,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他以身作则,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营造共学共进的良好氛围,推动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仁心济世,危急时刻显担当
丹瑜华的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细致诊疗中,更在危急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他毅然奋战在抗疫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小组队员深入社区进行挨家挨户的核酸检测。期间,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护送检测标本,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寒冷的深夜,高速交警送来一位颌面部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已近乎休克,颌面部血肉模糊,伤口流血不止,情况万分危急。接到急诊电话后,丹瑜华毫不犹豫,立刻带领值班医生火速赶往现场组织抢救。他沉着冷静,与其他专科医师默契配合,各司其职,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经过一系列抗休克、补液、输血、缝合止血等紧急处理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渐平稳。丹瑜华又立即为患者施行急诊手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成功,患者转危为安。当丹瑜华走出手术室时,他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此时已是凌晨两点。这个寒冷的深夜,因为他的坚守和付出,变得格外温暖。
■硕果盈枝,荣誉背后是坚守
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丹瑜华始终坚持总结临床经验、投身学术研究。他多次赴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武汉大学附属医院及中南医院进修,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成果不仅凝结了他丰富的临床智慧,也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他的付出得到了医院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医院表彰。
如今,丹瑜华身处的科教科行政管理岗位,虽不似临床医护那般时常直面生死瞬间,却始终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着他挚爱的医学事业。他如同幕后坚实的中流砥柱,以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担当,支撑起医院教学培训与科研管理的高效运转,继续在医学传承与创新的土壤上播种希望。从临床到管理,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那颗“一切为了患者”的赤诚初心。他用自己的三十年,默默书写着何谓“仁心”,何谓“坚守”。如今,他依然步履坚定,走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