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政权更迭、朝代兴替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纵观我国历史,那些开创王朝的帝王或诸侯身边,总会聚集着一帮运筹帷幄的谋臣。他们有的凭借超凡的胆识与智慧,对自己选择的 “事业” 矢志不渝;有的依托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对追随的 “主子” 忠心耿耿;他们或是普通民众根本意志的代表,亦或是有识之士忧国忧民情怀的化身。在辅佐所拥戴的王朝建立过程中,这些谋臣殚精竭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朝代的发展与命运。
春秋初期的秦国,还只是一个疆域局限于现今陕西省西部地区的弱小诸侯国,在当时中原的格局中,处于边缘地带。然而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列。秦穆公为招揽贤才不惜耗费心血,身边汇聚了一批贤臣良将,其中声名远扬的有五羖大夫百里奚,以及才德双全的由余等人。
由余原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其故乡大致在现今的山西省一带。当时晋国内乱频发,为了躲避战乱,人们纷纷逃离这片是非之地,由余也在其中。他辗转逃亡到相邻的 “戎” 地 —— 也就是盘踞在我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又称西戎。由余在戎地凭借自身的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很快就得到戎王的赏识和重用,被任命为大夫。由于熟悉中原各国的情况,又精通中原语言,戎王便委派由余出使秦国。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由余抵达秦国后,秦穆公有意向他炫耀秦国华丽的宫室和积累的财富。面对眼前的一切,由余却不屑一顾地说道:“若是让鬼神来造就这些,会使鬼神劳心费力;若是让百姓来完成这些,也会让百姓困苦不堪。” 这番独特的见解让秦穆公大为惊叹。随后在两人的对话中,由余的睿智和渊博学识展露无遗,秦穆公深深感受到他的贤能。“邻国有贤,我国之害。” 于是,秦穆公心生一计,离间戎王与由余的关系,从而将由余留在秦国为己所用。
秦国便向西戎进献了美女和舞乐,西戎王从此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对政事置之不理。在此期间,秦国故意 “软禁” 由余,拖延他回国的时间。戎王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对由余产生了疑心。即便由余后来回到戎地劝谏,戎王也不再听从。由余见戎王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深知其不可辅佐,无奈之下归顺秦国。
秦穆公果然爱才惜才,重用由余,直接任命他为秦国上卿。由余也为秦国鞠躬尽瘁,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他根据当时的局势,及时调整了秦国向东争夺的战略,转而实行西进政策。在由余的辅佐下,秦国成功征服了西戎十二国,拓展了千里疆域,一举奠定了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基础,也为秦国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据《余氏宗谱》记载,由余去世以后,秦穆公悲痛万分,亲自到府上吊唁并敬献挽联,还为此罢朝一日以示哀悼,同时为由余修建了四座陵墓。由余的后世子孙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先祖,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逐渐衍生出余氏、由氏以及复姓由余氏。
由余的故事不仅彰显了秦穆公识人善用、知人善任的智慧,更深刻地说明了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余帮助秦国开疆拓土、称霸西戎的功绩,成为秦国崛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山东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