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为筹备弟弟的婚事,我们家在老街上重新盖了新房。父母亲忙里忙外,真是操碎了心。
眼看弟弟婚期将近,父亲又赶忙操持另一件重要的事 —— 为弟弟打一房家具。木料基本备齐,当即请来了本地手艺一流的木匠师傅南山伯。
南山伯身材魁梧,参加过抗美援朝,有一把好气力。退伍后学了木匠手艺,他为人耿直,在老街附近很受人尊敬。
父亲备了酒菜,请南山伯来家中商量具体事宜:按当时流行样式打一套组合家具,包括三组衣柜、梳妆台、写字台、一张小桌子、床、床头柜、八把椅子、四条长凳、一张八仙桌。约定包工,含开工酒,中途加一次餐,圆工酒;师徒二人每天一包烟,工钱圆工后一次性付清。亲兄弟,明算账,一诺千金。
第二天,南山伯师徒二人搬来一条砍凳,带着斧头、锯子、刨子、钉锤、墨斗、凿子、磨刀石等工具来到我家,开工干活。
将近一个月,南山伯师徒二人拉墨下料,时而砍,时而锯…… 大部分家具已打制好,最后打制大桌子 —— 八仙桌。
那时候,老街家境好的人家,堂屋上方会摆一张条案、一张大桌子;平常人家堂屋一张大桌子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村里谁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可借用。
八仙桌的材料,以枫、柏、松等木料为宜,经久耐用。旧时,梨花木八仙桌是富贵人家、达官显贵的身份象征。
我家地处江南水乡,普通木料无非杨柳。为这张新大桌子,父亲备下礼物去咸宁古塘角,找幺舅从山上伐了一棵枫树,备下了木料。
几天后,一张厚实、古朴、四四方方的大桌子便大功告成。也亏南山伯手艺了得,没用一颗铁钉,却做得清丝合缝、平坦光亮。
桌子打好后,父亲请油漆匠刮了三遍漆、两道桐油,最后涂上朱红油漆,摆在堂屋中堂下方。
我不知道这张大桌子为何叫八仙桌,是否与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汉钟离等八大仙人有何关联。
在我的记忆中,那张桌子是无比神圣庄严的。母亲每天都把它抹得干干净净。只有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贵客,才把桌子小心翼翼抬至堂屋中央,四方摆上长凳,让长辈或贵客坐上席吃饭。人多时,在四角加凳子,叫挂角或镶边。
弟弟一家多年在外打拼,前些年在县城湖畔花城买了新房,添置了全套时尚新家具,以前的旧家具一件没要。我问他:“我家那张八仙桌呢?” 他也不知道放到哪里了。
但我时常想起那张四四方方、油光锃亮、庄严神圣的八仙桌,想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