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通山:“分型分类”精准施策,助力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11版:惠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在通山县,个体工商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自2023年7月被省营商办列为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试点以来,通山县以精准政策为引领,以务实服务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助力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搭建框架,实施差异帮扶

  面对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散点多、帮扶难”等问题,通山县市场监管局推动县政府出台《通山县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工作方案》。该方案围绕“活下来”“成长壮大”和“发展壮大”三大目标,对不同类别市场主体实施差异化帮扶。同时,《通山县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措施》同步推出,县政府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奖励“个转企”成功主体,极大激发了个体户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逐户采集,实现精准滴灌

  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农商行组建20个摸排小组,深入街道乡镇,逐户走访,全面采集信息。工作人员累计出动2000余人次,走访个体户4万余户,采集数据近百万条。在扎实摸排的基础上,通山县依据行业类型、经营规模、营收水平等指标,将全县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类,为实现精准滴灌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施策,帮扶落到实处

  位于城区的“志宏小碗菜”曾是一家典型的“生存型”个体户,店主依靠小店维持生计,但因缺乏特色,经营一直不温不火。被划入“生存型”后,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为其申请困难救助资金,组织参加餐饮技能培训,并协调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一系列帮扶之下,小店生意逐渐好转,正稳步向“成长型”迈进。

  通山县长辉特种养殖家庭农场则代表了一批“成长型”个体户的蜕变之路。负责人阮长辉曾是一名普通务工人员,后凭借技术专长创办腊肉加工厂,却一度受困于资金与市场难题。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后,市场监管局协调银行为其提供低息贷款,并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助力拓展市场。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年销售额显著增长,“腊肉哥”也成为当地知名的创业品牌,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优化机制,实现政策落地

  2024年,通山县个体工商户精准培育帮扶项目被列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县市场监管局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以数据归集与智能划型为基础、人工核查为补充,持续加大“选优拔尖”力度。通过构建“三型”与“四类”个体户帮扶政策库,并依托全省个体工商户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与落地。同年,全县共对36家“个转企”主体发放奖励资金35万元,对首批20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予以授牌并分别奖励5000元。

  ■协同发力,健全帮扶机制

  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专区”,提供登记、变更、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县税务局为个体户办理税费减免超一亿元;县人社局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4亿元,创业补贴30.8万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机制创新,帮扶成效显著

  2025年,通山县市场监管局申报的“推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育机制创新”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部委改革事项清单。该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围绕分型分类精准施策、品牌培育、宣传推广三大方向,制定新一轮工作方案。截至2025年7月,全县成长型、发展型个体户数量较去年实现大幅增长,帮扶成效显著。

  ■讲好故事,宣传先进典型

  在写好政策文章的同时,通山也讲好了“个体故事”。县市场监管局组织采访团队深入一线,挖掘创业者背后的坚守与创新,通过微信公众号专栏巡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多篇报道被省市场监管局官网转载,全网点击量超10万次,实现个体宣传与政务推广的双赢。

  下一步,通山县将继续深化分型分类培育机制,完善数据体系、加强典型培育、创新宣传形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个体工商户在振兴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