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利用极速退款“薅羊毛” 8人被刑拘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12版:网罗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如今,网购成为大家习惯性的购物方式之一,新买的衣服鞋子,到货试穿后发现不喜欢或者尺码不合适,然后马上申请退货退款,如果你信用良好,在申请退货退款的一瞬间,便能立即收到商家的退款。

  各大平台都推出了“极速退款”服务,本来是为了便利消费者所推出的服务,不料却成了一些人钻空子牟利的“工具”。

  ■大批全新产品为何即将被报废?

  在湖北鄂州一家企业的仓库里,大批商品将要被进行报废处理,其中大部分是鞋类产品,但它们看上去都是全新未使用过的。

  企业工作人员介绍,崭新的鞋子之所以要报废,是因为它们并不是这家企业售出的正版商品,而是假冒伪劣商品。

  经警方调查,发现这家企业接到订单后,确实发出的是正品品牌商品,问题出现在退货之后。鄂州市公安局葛店经开区分局岱庙派出所副所长高建介绍:鞋子寄出去后,部分消费者把鞋子又退回来了,当时企业按照正常的退货进行了处理,也没仔细检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检查时发现这些鞋子全是假的,和他们之前发出去的鞋子完全不一样。

  电商平台防损部工作人员胡宇说:检验发现,这批商品基本上都是假冒伪劣的仿制品。我们截取了这一批准备报废商品的订单号、物流信息和他们下单的设备,以及支付信息,发现这一批下单的用户的收货地址遍布全国各地。

  据企业的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情况已经困扰了他们四年,但是却不知该如何处理。

  明明发出去的是正品鞋,怎么退货回来就成了假的?到底是谁购买了真货却退回去了假货?是个案还是团伙作案呢?

  警方找到企业负责人,把相关退货的数据调取出来,“本来我们想着通过数据研判一下,结果发现2021年退货数据有上万条,太多了”。

  ■抽丝剥茧 锁定8名可疑人员

  通过对海量的订单信息进行调查,警方发现,这些信息的收件人姓名、地址并不能直接对应到具体的人。

  为什么没有办法落实到具体的人?鄂州市公安局葛店经开区分局岱庙派出所所长熊杰介绍:因为人的身份信息都是假的,收货和发货地址都是假的,甚至电话号码也是中间人的信息,也是假的。

  不过,经过大量筛查、分析,警方终于查找出一些订单信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办案民警发现,符合同一账号多次下单和同一地区多次退单两个条件的订单信息高达4000多条,这些收件地址基本上都在广东、广西的一些城中村,而且都是在县(市、区)交界的城中村。

  顺着这4000多条可疑数据,民警们继续深挖。通过分析研判发现,犯罪嫌疑人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实名账号来支付,用来下单的电商平台账户也是虚假的。不过,涉案团伙百密一疏,警方根据已经比对出来的信息,发现了没有被掩盖住的极少数真实信息。

  经过层层筛选核查,民警们初步确定了高度可疑的8名嫌疑对象。

  鄂州市公安局葛店经开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徐震介绍:如果订单信息中的下单时间、退单时间与我们所核查的银行流水信息的出账时间和入账时间是一致的,90%可以确定,我们推断出来的身份信息就是犯罪嫌疑人的。

  但订单时间与付款信息相对应并不能让办案民警直接认定这些人就是“买真退假”的犯罪嫌疑人,为了进一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民警到案发地的快递代取点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把相关嫌疑人的照片给那个时间段负责那个片区送货的快递员们认。客观地讲,他们不可能完全把这些人识别出来,但是他们对这些人确实有模糊的印象”。

  经过调查,办案民警确认了8名“买真退假”犯罪嫌疑人的实际居住地。在他们的住所内,警方发现了大量知名品牌的鞋子。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这些都是他们买来准备调包正品的假冒伪劣商品。

  ■买正品退假货 极速退款成诈骗工具

  一个以犯罪嫌疑人张某为首的网络购物诈骗团伙浮出水面,他们利用电商平台便捷的购物和退货协议,使用购买的会员账号和虚构收货信息,上演购买正品球鞋,收到货后用假货调包,再退回假货的把戏。

  这样的方式让张某觉得来钱快,而且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但他需要有更多账号用来下单,张某便开始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张某等人使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最终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有人在平台下单,有人负责准备假货,有人负责收到正品后实施调包并申请退货退款,有人将正品通过二手网络平台再次卖出。

  据犯罪嫌疑人黄某交代:看到张某挣钱挺容易的,我就以900块钱左右的价格在网上买真鞋回来,再买30块钱的假鞋退回去,再把真鞋挂在网上卖,卖500元~700元不等。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个犯罪团伙通过“买真退假”的作案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涉案金额超300万元。目前,张某、黄某等8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鄂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