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咸安“工程师工作室”推动科技创新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2版:划重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携手企业和高校专家人才开展产业“工程师工作室”建设工作,聚焦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防腐橡胶、机电制造4大重点产业,构建“立足企业、辐射产业”的协同创新载体,主导重点产业技术攻关、传统产业创新提效。截至目前,咸安区“工程师工作室”已完成4家企业授牌,带动8项关键技术突破落地,为企业降本增效超千万元。

  要素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走进湖北真奥医药研究院制药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对盐酸丁卡因原料药的结晶工艺进行调试。真奥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熊骏宇介绍:“作为咸安区首批授牌的四个工作室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工程师工作室享受了‘桂乡人才一卡通’服务,兑现了129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补资金,依托3000万元区级人才资金池,构建起了‘政策+平台+服务’的全要素支撑体系。”

  这样的要素支持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针对盐酸丁卡因凝胶原料长期被外企“卡脖子”的困境,工作室通过一年多的研发,将原料纯度从98%提升至99.5%,成本从每公斤5万元骤降至2000元。“成果已经进入药品申报的最后阶段,打破国外垄断指日可待。”熊骏宇欣慰地说。另一在研项目“升级版”利多卡因乳膏也已完成利多卡因原料研发,预计今年底可申报受理。

  “工程师工作室”不仅提供了要素保障,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协同。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是咸安区机电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机电制造产业工程师工作室成立前,上下游企业存在交流匮乏、本地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产业链内循环不畅等问题。工作室成立后,产业链上的企业打破壁垒、深化协作,形成“龙头引领、配套跟进、上下协同”的良性循环。

  三六重工技术中心副主任范晓霞说:“工程师工作室搭建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现在我们需要的零部件都是直接对接本地企业,做到‘本地采购、优先配套’,实现‘咸产咸用’。”

  今年以来,三六重工依托“工程师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地铁人防和防淹智能应急装备”经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作室通过参数化设计系统,将传统需2个工作日的门式起重机设计压缩至5分钟,大幅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效率。

  在咸安区,企业还借助“工程师工作室”,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共享。2025年,湖北华宁防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引进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7人、本科生6人,组建起一支由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过去招硕引博难如登天,现在带着事业编制进企业,吸引力完全不同。”华宁防腐科技副总、咸宁职院高级工程师兰希园教授介绍,咸安区通过“政聘企用”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带编入企”,为企业招引、留住高端人才。

  依托这些引进的人才,防腐橡胶产业工程师工作室成功将传统耐磨橡胶的阿克隆磨耗指标从0.3-0.4(cm3/1.61km)降至0.15以下,新开发的防腐低钙镁橡胶关键指标进入业内第一梯队。“过去耐磨橡胶进罐加工后,面临性能衰减的行业难题,现在通过配方优化和工艺调整,强度衰减率大大降低,磨耗性能甚至实现‘零衰减’,可用于更多的工业强磨损场景,预计年可降低成本100万元。”工程师工作室成员刘帅说。

  咸安区“工程师工作室”不断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正逐步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下一步,咸安区将深化“武咸同城”产业协作,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为咸安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硬核支撑。(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25年8月25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