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牵线搭“鹊桥”,既要精准服务更需长效发力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2版:划重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村青年的婚恋事,从来都不只是“个人成家”的小事。它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更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农村青年婚恋难,是多重现实因素交织的“结”:外出务工导致社交圈“碎片化”,城乡差异带来“择偶半径”收窄,部分地区彩礼攀比等旧俗抬高婚恋成本……解开这个“结”,既需要精准服务,更离不开久久为功。

  我市召开农村大龄青年婚恋交友工作推进会,推出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不仅回应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彰显了以民生为导向的治理智慧。

  从建立动态数据库摸清底数,到搭建线上线下交友平台打破空间阻隔;从设立乡镇“务工驿站”缓解见面难,到试行“乡聘村用”红娘机制激活本土资源,这些举措的可贵之处在于“精准”——既看到了农村青年因外出务工导致的社交圈狭窄、婚恋成本上升等现实困境,更凝聚起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市场机构的合力,构建起“信息互通、服务联动、环境优化”的婚恋支持体系。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我市不仅聚焦“牵线搭桥”的即时需求,更注重长效机制的构建。强化婚介行业监管、打击“婚骗”行为,是为了营造健康婚恋环境;推动婚恋数据平台与数字乡村建设融合,是用技术手段破解信息壁垒;扩大公益红娘队伍、培育婚恋服务项目、增设驻外联络组织,则是将服务延伸到青年工作生活的“第一线”。

  破解农村青年婚恋难题,本质上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系统工程”。在精准服务和长效发力上,不妨再“细”一点、“暖”一点。比如,动态数据库可以多些“人情味”,可记录青年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婚恋观念、生活期待等,让匹配更“对味”;服务可以多些“组合拳”,将婚恋服务与青年就业、技能培训等实际需求深度绑定,既帮青年找对象,也帮他们强本领;长效机制可以多些“共治力”,可将婚恋服务纳入基层公共服务清单,把“破陋习”与“树新风”结合起来,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简约婚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支持婚恋活动,为公益红娘队伍提供更稳定的激励,让服务力量更可持续……

  “成家”才能更安心“立业”,青年有归属,乡村才有未来。当精准服务的“温度”、长效机制的“厚度”与社会协同的“广度”相互叠加,不仅能让更多农村青年收获“执子之手”的美满,更能让他们在故土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家和万事兴”的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