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分分合合,我的情路为何总绕不开一个“她”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11版:情感天空       上一篇    下一篇

  倾诉:晓微

  性别:女

  年龄:28岁

  学历:本科

  职业:公司职员

  采写:记者黄兰芬

  时间:8月16日

  晓微家庭条件好,形象好,工作能力强,可在感情这方面,她栽了跟头,反反复复,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沐晨,以及那个她从未见过,却像影子一样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沐晨的前女友。

  A 争吵爆发

  我和沐晨的故事,充满了起伏和波折。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家里书香气息浓。我大学毕业后,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在金融圈站稳了脚跟。他家的条件普通,和我家比起来,存在差距。

  2020年,我们短暂地交往过一段时间。那时,我们因为“感觉”很快走到一起。没多久,他就提出了分手。我有点错愕,也有点受伤,但也没死缠烂打,与他分手了。

  我以为和他不会再有交集,没想到,2023年,他通过朋友重新联系上我,约我出来吃饭。两年多不见,他沉稳了些。那晚我们聊了很久,从工作到生活,再到对未来的想法。我发现,我们很多观点一致,比如,都想在职业上再拼一拼,都渴望一个稳定温馨的小家庭等等。

  那种精神上的同频共振,让我放下了之前的芥蒂。他也很坦诚,说当初分手是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我,但这两年一直没有放下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敢回来找我。灯光下,他眼神里的真诚和小心翼翼,让我心头一软。就这样,我们又在一起了。

  我们重逢后,开启了同居生活,日子过得很甜蜜。早晨抢卫生间,晚上挤在沙发里看综艺;周末我去看他踢球,他陪我去看画展……那种带着烟火气的幸福,让我觉得他就是我要共度余生的人。

  我们见了双方父母,我爸妈虽然对他家的经济条件略有微词,但看他对我不错,人也上进,没有太反对。他的家人对我很满意。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他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我们开始了异地恋。一开始,我们之间联系紧密,在电话、视频里互诉衷肠,憧憬着未来。渐渐地,他工作越来越忙,回消息的速度从以秒计算变成以小时计算。我开始不安。

  我给他发信息,从“在干嘛”到“为什么不理我”,语气越来越呛人。他解释“忙和累”,我觉得他在敷衍我。

  于是,我俩开始频繁争吵。我气他不够在乎我,他怨我不理解他。情绪上来时,“分手”这两个字像不受控制一样从我嘴里蹦出来,一次、两次……每次说完,看到他焦急挽回,或者过后他又来低声下气地哄我,我会有一种病态的满足感——看,他还是在乎我的。但我们都知道,裂痕在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中悄悄扩大,问题根本没解决。

  B 隐形情敌

  我心里清楚,我们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我们异地,也不是他忙碌,而是那个我从未正面交锋过的“敌人”——他的前女友。

  沐晨在和我恋爱之前,有过一段谈了五年的感情,据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最后因为女方家彩礼要价太高,他实在无力承担,才痛苦分手。

  知道这件事后,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象他和前女友五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如何牵手、拥抱、分享生活……

  他们订过婚,这件事像一根毒刺,扎在我心里。平时我尽量不去碰,可一旦和沐晨有了争执,或者感觉他冷淡了我,这根刺就开始作祟,让我内心隐隐作痛。

  有一次,因为他回信息慢,我和他大吵一架。我口不择言,冲他吼:“你是不是还忘不了你前女友?是不是觉得她比我好?所以现在才对我这么不耐烦?你们五年的感情,我算什么?”电话那头,他沉默一会说:“晓微,我们的事,能不能不要总是扯上过去?扯上别人?”

  但我控制不住。类似的话,在后续的争吵里,我又变着花样说了好几次。我说他“对过去念念不忘”,说他“用前任的标准来衡量我”,甚至刻薄地质疑“是不是因为没得到,所以才是最好的”……我说这些,本意是想刺激他,让他反驳,让他来证明他更爱我。

  直到最后一次,也是类似的情境。我因为一点小事借题发挥,再次提到了他的前女友。这一次,沐晨没有像往常一样沉默或辩解,他异常平静,平静得让我心慌。他说:“晓微,够了。一次又一次,我以为你会改,会放下,但你没有。你这些话,不仅是在否定我们的现在,也是在否定我这个人,否定我曾经付出的感情。这已经突破我的底线了。我们之间,不再可能发展下去了。分手吧,这次是真的。”

  “分手就分手!”我嘴上还在逞强,但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什么东西彻底碎了。

  电话挂断后的几天,我还在赌气,想着这次必须他先低头。可是一周、两周过去了,他没有一点消息。我慌了,主动发信息,石沉大海;打电话,响了很久才接,语气是前所未有的疏离和冷漠:“晓微,我说得很清楚了,我们都冷静一下,别再联系了。”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他是来真的。那股劲儿卸掉之后,巨大的失落感和恐慌感把我淹没。我回想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的好,他的迁就,我的任性,我的口不择言……我发现自己根本放不下他。

  白天工作心神不宁,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后悔了,真的后悔了。可是,我能怎么办?话已经说绝了,没有回头路可走。

  那段时间,我过得浑浑噩噩。闺蜜看不下去了,骂我:“你就是作!明明在乎得要死,非要拿刀子捅人家最痛的地方。沐晨一次次忍你。你非要抓住人家的过去没完没了。”

  之后,我开始反思。是啊,我总是在情绪上头时肆意发泄。我揪着他的过去不放,表面上是在乎他,深层里,是不是也是一种不自信和强势控制?我用一次次假性分手来测试他的爱意,却忘了爱情禁不起反复的透支。

  我尝试着像闺蜜建议的那样,记录自己的情绪。我发现,我的愤怒和尖酸底下,其实是害怕,害怕失去,害怕自己不如那个“五年”。而我表达害怕的方式,却把他越推越远。

  C 将尽未尽

  我决定改变。但不再是抱着“一定要挽回他”的迫切目的,而是我真的想修正自己身上这些糟糕的部分。我给自己定了规矩:暂时不主动联系沐晨,我需要时间真正冷静,他也需要时间淡化我那些伤人的话。

  这个过程很难熬。我会无数次点开他的对话框,又强迫自己关掉。我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工作,约朋友吃饭、运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我甚至开始看一些心理和两性沟通的书,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感觉自己的心态稍微平稳了些。不再那么焦灼,不再那么怨天尤人。我给他发了一条很简短的信息,没有提感情,更没有提过去,只是平铺直叙:“最近还好吗?之前我有很多做得不对、说得过分的地方,很抱歉。希望你没太受影响。”

  消息发出去,我的心跳得厉害。等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不会有回音了,手机才亮了一下。只有一个字:“嗯。”

  我松了一口气,又有点淡淡的失落。但我告诉自己,够了,这已经是好的开始。尊重他的界限,不再强求。

  我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里,偶尔会分享一些我觉得有趣的生活片段到朋友圈,比如看到一本好书,拍下周末做的菜,公司楼下开的小花……没有任何刻意的炫耀或卖惨,只是真实地记录生活。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看,看了又会怎么想。我不再去揣测。

  大概又过了两三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加班到很晚,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手机忽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的名字,让我的心猛地一缩——是沐晨。

  我深吸一口气,接起来:“喂?”

  电话那头传来他熟悉的声音:“刚看你朋友圈定位,还在公司,吃饭了吗?”

  “还没,刚忙完。”

  “嗯,我也刚应酬完。最近换季,气温变化大,注意身体。”

  一段短暂的沉默,电流声里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你也是。”我轻声说。

  “没什么事,就问问。你先去吃饭吧。”他语气缓和地说。

  “好。”

  通话结束得很突兀。我握着发烫的手机,站在初秋凉爽的夜里,心里五味杂陈。这通没头没尾的电话,意味着什么?是习惯性关心?是试探?还是他也经历了一些挣扎?我不知道。

  我们之间,似乎有了一点点冰释的迹象。

  我们的未来会怎样?是重蹈覆辙,还是能真正跨越过去的障碍?我不知道。也许,答案不在他那里,而在我自己手中。 (文中人物为化名)

  记者手记

  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晓微因沐晨前女友的存在而心生不安,这种情绪本可以通过坦诚沟通来化解,但她却选择了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不断提及过去,刺痛对方,最终导致两人关系破裂。

  晓微的经历告诉我们,情绪化表达是情感关系中的大忌。当我们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说出伤人的话,这些话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在对方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晓微的口不择言,不仅伤害了沐晨,也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之中。

  相比之下,正确表达情绪则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我们在情绪来临时,先冷静下来,理清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再以平和、理性的方式与对方沟通。晓微后来开始记录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积极的转变。

  情感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经营,而正确表达情绪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我们学会用理智去驾驭情绪,用平和去化解冲突,才能让爱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晓微的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让情绪化表达成为情感路上的绊脚石,而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爱,去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