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向下深耕 向上点亮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6版:民生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带着竹香与泥土的韧劲坚守乡村讲台,怀着对教育的执着,深耕课堂。他就是有着十六年教龄的优秀教师韩愈,用实践点亮无数学生的成长路,也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淬火:向下深耕课堂,炼就育人真功

  2009年的秋天,身怀着教育理想,大学毕业的韩愈,来到咸安区常收中学支教。

  初出茅庐,韩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溪边解读“逝者如斯夫”的哲思,在稻田里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山野万物都成了活教材。

  上到朱自清的《春》时,面对课文里生动的语言,这些生活在山间田野的学生却司空见惯,甚至没有一丝快乐之意。于是韩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山间看树木吐新芽,看远山的薄雾绵绵。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欣喜不已。“以前的语文课就是读课文、认生字、篇章分段,没想到还能这么上!”孩子们为老师的创意惊奇万分,也是这别样的体验打开了学习语文的窗。

  学生小澳最惧怕写作文,写满600个字都很难。韩愈带着小澳将作文课搬到学校附近的山间小道。在这里看远山、认植物,从天高云淡到绵延狭窄的小道,小澳看到了自己未曾关注的风景。对木姜子的认识,更是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第二天一篇1500字的作文出现在韩愈面前。后来小澳也经常找韩愈批改作文,如今的小澳已经考取香港大学中文系。他说:“是韩老师的点拨,让我明白写作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语文课不该被四堵墙困住,天地才是最好的教室。”正是这份对课堂本质的通透理解,让他的教学自带“接地气”的生命力。

  ■聚光:以团队星火,点亮教育星河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韩愈老师的教育成长轨迹里,始终闪耀着团队的光芒。

  在常收中学支教时,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里,前辈教师们趴在办公桌上逐字逐句敲打印刷资料的身影,成了他教学生涯的导引。“他们用钢笔在一笔一划写备考重点,用油墨机印试卷,说‘不能让孩子输在备考上’。”这份对教学的敬畏,让他对教学充满敬意。

  到了咸宁外校,每周一次的备课组研讨成了他快速成长的“加速器”。韩愈多次参加校内讲课比赛,脱颖而出,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工作十六年,带了六届毕业班,每一届成绩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韩愈和团队的协作。面对多变的考试题型,备课组坚持每周集备,研磨近30套各省中考试题,逐题分析学情。“2018届备考,我们把近五年的阅读题按题型分类,连标点符号的考法都梳理得清清楚楚。”甚至为了能更加游刃有余,学生要做的模拟题,他都要提前写一遍,头天才印出的试卷,第二天一早,他就拿着有疑问的答案到办公室讨论。有老师调侃,经过他做的题,就是过了一道安检。

  在团队智慧的碰撞中,韩愈悟出了“教育不是独舞,而是群舞”的真谛——正是无数教育者的微光汇聚,才照亮了提升质量的通途。

  ■照亮:用情怀作笔,书写成长诗行

  韩愈老师珍藏着一本厚厚的“成长手账”:泛黄的照片里,山村孩子举着自制的树叶书签笑靥如花;学生们寄来的大学文创上,写着“老师,您画的‘梦想’标语我还贴在书桌前”;端午活动的抓拍中,孩子们蹦跳着够粽子的身影跃然纸上,表扬卡后的字迹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力量……这本手账,是他十四年班主任生涯最珍贵的“成绩单”。

  这些勋章是他一次次走进学生内心的见证。在韩愈14年班主任生涯中,他深刻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关键在于要被“看见”。学生小杰是2018年9月韩愈接手班上的一名学生,跑步特别厉害,但是文化成绩较弱,家长也不期待他能考上高中。可就是韩愈的一次谈话,鼓励他参加运动会,结果小杰在400米跑上,破学校纪录获得第一名。韩愈趁势打气“跑步很累,但胜利之后的喜悦是自己努力来的。学习也一样。”从此,小杰主动参加晚托辅导,早自习第一个到教室复习。最后在韩愈的引导下,报考体育特长生,升入重点高中, 又被重点大学录取。

  这些细碎的瞬间,藏着最动人的教育哲学:比起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勇气与温度走向未来。正如他所说:“教育不是瞬间燃烧的火把,而是永远明亮的灯塔——既要照亮眼前的路,更要温暖远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