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美术教室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优雅的身影在颜料与画纸间轻盈穿梭——韩敏,这位执着耕耘美术教育十余载的园丁,用画笔与赤诚诠释着新时代美育工作者的匠心。
作为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韩敏既是讲台上的魔法师,又是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深耕课堂:以美启真,润泽心灵
“美术教育是唤醒心灵的艺术。”韩敏的课堂总是跳动着创意的火花。
在《神奇的肥皂粉》课上,韩敏带领学生玩起了肥皂水,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肌理的奥秘和色彩的美感。讲到《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时,韩敏巧妙地将历史脉络、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相融合,带领学生们用指尖接触陶瓷、画笔绘制传统纹样等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学生们常说:“韩老师的课就像神奇的魔法,总能带给我们收获和惊喜!”
为打造“全优课堂”,韩敏广泛涉猎《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等专业核心期刊,潜心研读《艺术课程标准》的精髓要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她撰写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项,她精心设计的《神奇的肥皂粉》《多彩的梦》《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等课例屡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咸宁市优质课竞赛殊荣。
除了日常美术教学,在课后托管课堂中,经她指导的“小艺术家”们更是频频摘得国家级、省市级绘画比赛桂冠,韩敏也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教研相长:薪火相传,众行致远
作为教研组长,韩敏是团队成长的引航灯塔。
以学校“青蓝工程”为平台,韩敏先后指导本校多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从教案设计到课堂语言,连板书行距都手把手指导。徒弟王老师至今难忘:“第一次参加教学竞赛前,韩老师陪我一字一句地磨课到深夜,连板书字距行距都反复调整优化。”如今,这些青年教师在韩敏的带领指导下已成长为市级教学骨干,多人次获得省市级优质课奖项。
在2024年咸宁市首届中小学美术教研节上,韩敏老师的示范课例《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课得到了广泛好评。在2024年咸宁市中小学美术教研培训活动中,她的《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专题报告引发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
作为市兼职教研员,她提出“教研员必须扎根教学一线,始终从学生真实需求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这一务实理念,被许多教师亲切地称为最接地气的教研指南;在2025年咸宁市第二届中小学美术教研节上,韩敏的绘画作品《雪夜》展出并收获好评;在咸宁市第三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韩敏同时囊括中国画命题创作一等奖、理论笔试一等奖和全能一等奖三个奖项。纷至沓来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她深耕一线精益求精的品质,也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双修”的典范。
■艺术实践:守正创新,美美与共
韩敏的艺术实践,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由韩敏和周波、蔡玉琼等老师共同主持的“版上添画”艺术工作坊,将传统版画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她带领学生们从制版、刻版到印刷、添彩,完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不负众望的“版上添画”艺术工作坊,先后在咸安区桂花艺术节中获一等奖,在咸宁市第13届美育节中获一等奖,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获二等奖;工作坊中学生作品多人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如今,“版上添画”艺术工作坊成为学校美育的“靓丽名片”。
除此之外,韩敏善于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美育体系,她指导或策划的活动如清华城学部“画妆”迎新年活动,“巧手承非遗”等特色活动屡获媒体专题报道。
从“簪花”“艾草挂件制作”到“漆扇制作”等传统工艺,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让学生们了解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今,韩敏正着手开发“美术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计划带领学生走访咸宁古民居建筑群,用画笔记录乡愁,让艺术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
“我希望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们既能看见世界的广阔,又能让世界看见他们独特的光芒。”韩敏的教育人生,恰似她笔下的水墨长卷——以初心为墨,以奉献为纸,绘就了新时代美育工作者的隽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