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夏咸芳
从教35载,他如同一棵深深扎根鄂南教育沃土的大树——从一线数学骨干教师,到治校有方的领航校长,再到回归讲台的专业引路人。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师陈进,始终用坚实的步履,丈量着一位“教育行者”的担当与深情。
临危受命 重塑乡村教育脊梁
1996年,当陈进接过咸安区张公中学校长重担时,这所仅剩290余名学生的学校已连续6年重点高中升学率为零,濒临撤并边缘。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俯身躬行:每年正月初四,当人们还沉浸在年味中时,他已带领教师踩着泥泞小路深入学生家庭,足迹踏遍村落。他深知,教育是唤醒希望的事业。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是陈进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刻入行动的准则。他多方奔走争取资源,凝聚教师智慧重构教学体系,白天站讲台授课,夜晚研读管理文献。短短五年,咸安区张公中学在全区综合评估中跃居前列,学生人数激增至1100余人,沉寂的校园重新响起琅琅书声。其治校能力与显著成效,也为他先后赢得了“咸安区优秀校长”“咸安区骨干教师”等多项区级荣誉。 此后咸安区官埠桥镇教育总支、永安中学……哪里需要攻坚克难,哪里就有他沉稳的身影。担任永安中学校长期间,他主导修订《永安中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在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同时,有效推动了课堂效率革命,让学校连续六年稳居全区教学质量第一方阵,受到了家长、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专业深耕 点亮特殊心灵灯火
2024年,从教育管理岗位回归教育教学,陈进选择将全部热忱倾注于课堂。面对初一年级特殊需求学生小松(化名)——这个因家庭变故长期封闭自我、数学成绩仅42分的孩子,他交出了一份充满专业智慧与人性温度的答卷。
陈进依据“认知行为疗法”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小松量身定制三维成长计划:学业上设计“基础—提升—拓展”分层任务,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梯度提问消除恐惧;社交中组建互助小组,任命小松为“班级文化园地配图员”,激活其绘画天赋;心理上建立“每周情绪温度计”对话机制,引导他表达内心。一年后,奇迹悄然发生:小松数学成绩跃升至76分,课堂上主动发言的身影替代了角落里的沉默,领奖台上那句“我也能做好”的感言,让全班掌声雷动。这份凝结心血与智慧的帮扶案例,被学校评为“优秀”,成为他回归教育教学后闪亮的实践成果。
厚植沃土 锻造卓越教师方阵
“校长首先应是优秀教师”,是陈进坚守的信条。即使担任校长期间,他依然深耕数学课堂,探索“情境—探究—生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常年保持98%以上。其深厚的教学功底,让他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咸宁市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评“咸安区数学学科优秀教师”,2012年其执教的《不等式的性质》一课更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他更将培养教师视为核心使命:年均听课60余节,精准诊断教学症结;创建校级课堂教学诊断中心,推行“目标导学、问题驱动、当堂反馈”策略;构建“导师引领+任务驱动”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在陈进的引领下,咸安区永安中学涌现出大批教学骨干。青年教师马骁在咸宁市优质课竞赛中斩获特等奖,吴柏树的课堂创新获《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作为教育研究的有心人,陈进主持或核心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如《课题项目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后疫情时代初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研究》等均已成功结题。他主编的德育校本教材《阳光少年读本》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区域德育品牌。 他主持的《阳光少年》德育课题,孵化出的成果,正是这部凝结心血的校本课程。
35年来,陈进的教育行囊里装满赤诚、智慧与实绩:从改造薄弱学校的“治校能手”,到特殊学生的“心灵点灯人”;从课堂教学的革新者,到教师团队的锻造师;从市县级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模范班主任”“常规教学先进个人”“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区人大代表”,到教学竞赛的佼佼者、课题研究的探索者、校本教材的编著者,他始终坚守着教书育人情怀,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用半生时光,以丹心与智慧,在咸安教育沃土上深耕不辍地跋涉着。那足迹里,铭刻着荒原变沃土的坚韧,更闪耀着陈进为党育才的赤子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