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熊大平 图/记者赵忠志 黄兰芬
8月5日下午,“小小记录者”来到了崇阳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风物、历史瑰宝与乡土情怀的深度文化体验之旅。孩子们在行走中,不仅感受城市底蕴,收获写作技艺,更加增强了对家乡深刻的认同与热爱。
活动在宣讲员周园媛老师生动讲述“咸宁之美”中拉开序幕。周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孩子们发现潜藏于日常山水与人文肌理中的动人之处。她分享的“感官捕捉法”——调动眼、耳、鼻、舌、身去细腻观察与体会,让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生动的文字,是从心底流淌出的真实感知。”这场教室之外的写作互动为孩子们的社会实践注入了鲜活的灵感源泉。
崇阳县博物馆成为孩子们探寻文明根脉的第一站。馆内珍藏的“崇阳铜鼓”,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和穿越千年的厚重回响,瞬间攫住了所有目光。这件镇馆之宝,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远古智慧与辉煌。从铜鼓的纹饰到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红色文物,讲解员将崇阳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孩子们屏息聆听,指尖仿佛触碰到历史的温度,对“家乡”二字所承载的深厚底蕴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切理解与自豪。
随后,大家探访了千年古堰——白霓古堰。清澈的流水在古老的石堰间潺潺流淌,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块默默见证着先民治水的智慧与力量。孩子们或站在古堰旁,看流水悠悠;或置身水中,听风声飒飒,自然与人文在此刻交织成一幅和谐隽永的画卷。
玩水的乐趣让大家意犹未尽,紧接着活动的脚步迈向充满生机的田野。在白霓镇金星村蔬菜基地,丝瓜、白玉丝瓜、水果玉米、辣椒、香瓜等蔬菜水果挂满枝头,一眼望去,仿佛跌入了一片无垠的翡翠海,微风拂过,整个蔬菜基地仿佛被唤醒,小小记录者们站在这片绿色海洋边缘,几乎屏住呼吸。“那是丝瓜,对吗?”“这是白玉丝瓜,身上套着透明膜,它不会和普通丝瓜一样形状各异。”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孩子们更是充满了好奇。
“这次活动太酷了!”小小记录者熊祯浈说:“博物馆里的铜鼓、田埂上的蔬菜、古堰下的流水,这些家乡的符号让我震撼。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走进崇阳,了解崇阳,探寻它的魅力。”
从博物馆的千年回响,到古堰湾畔的流水清音,再到蔬菜基地的泥土芬芳,小小记录者们用脚步丈量崇阳的山水人文,用心灵聆听土地的低语。他们在触摸历史与感受当下的交融中,不仅锤炼了观察与书写的笔力,更在心底深深埋下了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种子。
这是由咸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咸宁市委、咸宁市妇女联合会举办的“我眼中的美丽咸宁”主题征文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通过“小小记录者”视角,推广2025年咸宁市青少年城市品牌。 在征文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小小记录者分批走进各个县市区,观察记录城市变化和身边美好。崇阳县征文比赛的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这场由崇阳县文明办、 崇阳县教育局联合香城都市报举办的线下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