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阳 通讯员张冰 王梦迪 万婷
入夏以来,咸宁持续高温天气,城市绿化经受严峻“烤”验。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园林绿化中心迅速行动,通过精密部署、科学施策、开拓中水等举措,为城市绿化“消暑解渴”,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绿攻坚战。
市园林部门成立抗旱浇水工作督办小组,实行片区包保责任制,将中心城区绿化养护划分为11个片区,开展一线督导。制定抗旱区域人员分配表,明确路段责任人、作业时段及职责,形成网格化管理格局。
同时,强化施工围挡区域巡查,压实施工单位同步落实抗旱及管护责任。园林养护人员高频次巡查抽查抗旱实效。通过严密的“领导包片、部门督办、企业落实”三级体系,实现抗旱责任无盲区、全覆盖。
科学施策是抗旱保绿的关键。市园林部门针对不同区域、树种特性分类施策,对新栽、不耐旱苗木采取遮荫保湿、浇透浇实等措施,并检查土壤湿度;对旱情严重树木实施漫灌,配套除草、松土、围堰等以增强土壤保墒能力。
在浇水时间上,严格执行“早晚结合、错峰浇水”原则,采用洒水车、水泵抽水、人工牵管等手段,“机械+人工”协同提升效率。推广“水袋滴灌法”,通过底部戳孔缓慢渗水,节水又环保。加强植被修剪,合理减少枝叶蒸腾面积,降低水分损失。
为突破传统水源限制,市园林部门创新推行“中水回用灌溉”。在107国道亿丰市场附近、金泉湾路万达广场附近设立两处免费中水取水点,其水质达绿化灌溉标准。
在此基础上,建立“片区申请、统一调度”机制,根据需水量、水源点容量等进行科学分配。目前,永安迎宾线、温泉道路游园、西外环等6个片区已申请中水灌溉。此举有效缓解旱季用水紧张和高成本问题,降低对市政自来水和河湖水源的依赖,是构建节水型、可持续园林管护体系的关键实践,为城市绿色发展探索新路。
截至目前,咸宁城区已出动人员297人次,日均投入洒水车16台、水泵15台,设置地插227处、启用喷灌设施579处、使用滴灌袋903个,高效浇灌绿地377.56万平方米,浇水量1.6万吨。在高温“烤”验下,城区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