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公司“上班”的人,不仅没有工资,反而需要每天支付几十元才能感受这种“朝九晚五”的职场氛围。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求职”。
近日,记者探访了一家位于杭州滨江浦沿的“假装上班公司”,与那里的老板和“员工”们聊了聊。
■有工位有“同事” “上班”氛围感拉满
杭州这家“假装上班无限公司”,位于浦沿地铁站附近的金盛科创大厦。在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里,不仅有“员工”工位、会议室和接待室,还有设备齐全的直播间,看起来和普通公司无异。
下午2点,记者走进公司,看到工位上正坐着不少人,各自在电脑前忙碌着。
公司老板陈英健是温州泰顺人。2013年,他在深圳创业打拼攒下了“第一桶金”,后来到杭州买了几幢商业楼。
为何会想开一家让人来“假装上班”的公司?陈英健说,这个点子源于公司的“一号员工”小储。
当时,刚毕业不久的小储没找到工作,便想自己创业。他想起了临近毕业时和同学开的玩笑,“既然工作不好找,那以后我们开个‘假装上班公司’,专门收容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让他们来付费上班。”
小储觉得项目可行,就制作了商业计划书,但对于没有资源和经验的他来说,项目如何落地成了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储在一个创业群里结识了陈英健,说起了自己的这个项目。
“恰巧我手头有一些办公场地,平常也是空着的,刚好可以拿出来做点事。”陈英健说,他和小储一拍即合,这个“假装上班无限公司”就这么搞起来了。
■有自由职业者在这里找回办公效率
有工位、有电脑,一天只收30元,有时还管午饭。所以,来这里“上班”的人不少,公司运行了2个多月,已经接待了三四十位前来“上班”的人。
陈英健说,来这里“假装”上班的人,大多数人都是暂时过渡一下,或者只是需要个办公场地。只有少数是确实不想工作的,“过来拍个照片,发给家里人看一下就走了。”
小红书博主朱小姐便是来租办公场地的。她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在电商公司上班,偶尔做做副业。“后来副业越做越好,继续上班兼顾不过来,索性就辞职在家自己干了。”
在家工作期间,朱小姐感到办公效率很低,刚好在网上看到这家“假装上班公司”,“一天只要30元,租金不贵,对我来说也能有一个更好的办公氛围。”
在这里“朝九晚五”半个多月,朱小姐感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她说,在这里还经常能跟其他想要创业的人碰撞出一些灵感,“有些想法或许不能立刻实现,但能成为未来指引我的一个方向。”
■来“假上班”的人变成了真员工
陈英健告诉记者,像朱小姐这样目标明确的,公司就只提供场地。但对于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如果对方需要,他也会提供一些帮助。
“我创业的时间长,手上也积累了一些项目,但我个人精力有限,也需要有激情的创业者和我一起去实现。”
陈英健说,自己有几家公司,生产温州小吃、蜂蜜水等产品。暂时没工作的人,可以帮他跑订单,“谈成的话,利润三七分,他们拿大头。”
两个月下来,不少来“假装”上班的人,真的成了陈英健的员工,贵阳人小彭就是其中之一。
小彭刚来浙江创业,因需要临时办公场地,便来到这家“假装上班公司”。项目经营不顺,让他感到迷茫,“陈哥察觉到我的情绪不对后,就找我闲聊,和我分析项目失败原因,后来就带着我跟他干,现在收入也有了起色。”
在陈英健看来,“假装”上班的人,大部分都很上进,工作积极性很高。陈英健希望公司能给这些人一个职场生活的“缓冲地带”,让他们重拾工作节奏、感受职场氛围,“最后能从假装上班变成真上班。”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