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省档案局、省档案馆传来喜讯: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报送的《以时光为笔,书写咸宁生态科技园所新篇》荣获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优秀微纪录片,成为全省18部获奖作品中唯一入选的学校代表。
镜头里,二园从蓝图到竣工的轨迹,都藏在建设项目档案卷宗的页码里;而镜头外,那个采集时间切片酿就时光之蜜的人,恰如一株在兰台深处静静绽放的解语花,她就是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的档案守护者余翥。
从教案到卷宗:偏隅兰台初绽
2013年夏天,中文系毕业的余翥通过咸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为了交幼的一名幼儿教师。
从小就喜欢孩子的她热爱这份工作,总是把教案写得满满当当,课程设计精益求精。然而欢乐的时光短暂即逝。一年后转岗那天的记忆像被雨水浸泡过的纸,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叮铃铃……”,2014年8月的一天,“秋老虎”最凶的日子,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余翥接听电话后急匆匆赶到单位。也就是这一天,她从幼儿教师岗位调整到档案管理岗位,开始了守护档案的故事。
即将退休的老同事带着她来到顶楼的隔热层。推开库房门,一股热浪裹着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掉漆的木桌腿歪歪扭扭地撑着,虫蛀的档案袋散落一地。她俯身去捡时,指腹立刻蒙上一层灰,混着汗水黏在皮肤上,像涂了层浆糊。混沌中,一份边角卷曲的《幼儿活动记录》映入眼帘——泛黄的信纸上,字迹娟秀的老师在记录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橘红色的蜡笔痕迹虽已褪色,却像一团暖烘烘的光,瞬间照亮了她:这些散乱的纸页里,藏着多少位老师的青春岁月?记下了多少个孩子的欢声笑语?那个画太阳的老师肯定也和自己一样喜欢孩子吧?……这些念头像藤蔓一样缠上心头,让她原本发沉的脚步,突然有了落定的力量。
不懂只能埋头钻研。档案小白的进阶之路从“啃”规范开始:白天她揣着笔记本缠着兄弟单位的老档案员求教,追问到对方索性把自己的工作笔记借她抄。晚上钻研《档案管理业务规范》,手册被翻得卷了边,更不必说那些自掏腰包买来的专业书。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分类流程图。市直档案人员培训、幼儿园档案专项研修……她像块海绵,努力把每个知识点都吸进心里。每一次求知,都是对困境的突围。
那些日子,书房的台灯永远陪她亮到深夜。灯光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有次深夜,年幼的女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过来,抱着她问:“妈妈,你总看这些纸干什么呀?它们有故事吗?”她放下笔,轻轻把女儿抱到腿上,指着书上的档案分类图笑着说:“当然有啦,你看这像不像个魔法城堡?每个档案袋里都住着一个故事精灵,妈妈在学怎么跟它们说话呢。”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她眼里的疲惫也消散许多。多少次夜深人静时,余翥的爱人——这位沉默寡言的退役军人,总是默默递上一杯温牛奶,无言地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一年又一年,档案室设施设备不断升级:隔热层换成了宽敞明亮的大库房,旧桌子换成了带锁的铁皮柜,散乱的纸页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卷宗。有人问她累吗?她看向桌角的兰草:“档案工作虽然繁琐,但守护好它们是兰台人职责所在。”还有人问她,放弃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教学岗位,守着这些旧纸值得吗?她没直接回答,只是轻轻地擦了擦档案盒上的浮尘。
空谷幽兰,开在偏隅亦自芳。
从新手到骨干:蔷薇坚韧生长
2017年8月,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冲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省一级,余翥挑起了大梁。
虽然建园近40年,但由于以前档案保管意识不强,资料残缺不全。在园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她严格对照《湖北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细致梳理了涵盖文书档案、照片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等各门类的过程性资料,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严格按照省一级标准进行整改。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档案及时拆卷、补正,重新装订,同时对档案全宗卷、管理制度、文件、编研、台账、检索工具等进行全面更新。
办公桌的台历上,红笔圈出的日期像一串紧箍咒:15号前完成后勤档案的著录,20号扫描完毕实物档案,月底前对声像档案全部编目……有次加班到深夜,保安师傅巡逻时看到档案室还亮着灯,隔着窗户喊:“余老师,这都快十一点了,还不下班啊?”她正要起身,腰间一阵刺痛,扶着桌沿缓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走到窗边对保安师傅说:“马上就好,这些档案等着我送它们‘回家’呢。”近半年里,临时性、紧急性任务不断,余翥几乎没有休息,其间有无数次分身乏术的时候,也有“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经历。最终,她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水准助力幼儿园成功创建湖北省档案目标管理省一级,迈出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第一步。她还多次支援咸宁市交通运输局机关档案工作迎接省特级复查。从简单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余翥像一枝蔷薇,在岁月洗礼中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
2019年恰逢建园40周年庆,需要编写幼儿园园史。由于时间跨度长,档案室几经搬迁,寻找史料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绝大多数重要的史料,就来自于平时悉心编整过的案卷、文件、照片、声像、实物等等。余翥仔细梳理出园名的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班子一览表、各类荣誉称号、大事记等资料,为编撰园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9月,市交通实验幼儿园二园如期开园,其建成对于缓解市城区入公办园难问题、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布局、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园园史馆作为幼儿园办学历史、办学精神、办学理念的重要承载,也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和精神高地。在园史馆的筹建过程中,余翥积极参与,发挥好“存史育人”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保管到传承:兰香浸润时光
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单纯地收集保管,还包括对教学教研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照片、录像及其他各种载体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
作为专职档案员,余翥想尽力留存好每一份“交幼记忆”。她主动联系各部门,走访老教师,从他们手中“抢救式”征集到许多珍贵的老照片。编写园史时,她翻遍库房,从纸堆里打捞历史;扫描整理老照片3000多张,制成电子相册,形成交幼的多彩“时光宝盒”。
办公室、党建、人事劳资……琐碎繁杂的工作锻炼了她的干练敏锐,也淬炼出“功在平时”的素养。2020年疫情期间下沉青龙社区时,她口袋里总揣着个小本子,记录着哪家有独居老人需要特别关注,哪家有上网课的学生需要打印资料。有次给一户人家送菜,对方隔着门说:“谢谢你,天天见你拿个小本本,你是记者吗?”她笑着说:“我是档案员,已经习惯记笔记了。”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业绩突出,2023年余翥被市档案局评为咸宁市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作为咸宁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审员,在青蓝结对·兰台传承第十一小组的微信群里,常常会看到她的分享,有时是档案培训课件,有时是优秀案例汇编。
她至今记得去年7月31日,自己的组员——咸宁高投集团的专职档案员朱敏情绪低落,在电话中向自己倾诉并“求助”:虽然复查前期投入不少精力、花费不少心血,但是当天上午的考评反馈依然暴露不少问题,朱敏心急如焚。余翥安慰道:“这次检查发现问题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是一种警醒,能倒逼我们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半个多小时的耐心安抚后,朱敏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余翥还带着她深入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档案法律法规,帮助推进国有企业档案科学、规范管理。
在忙碌的工作之外,余翥坚持独立思考、笔耕不辍。她撰写的文章先后荣获中国“家校社共育好儿童”家庭行动计划项目“家有好祖辈”征文一等奖、湖北省师德建设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征文一等奖、2022年湖北省档案局“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主题征文优秀奖、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中国梦 劳动美”征文优秀奖、咸宁市文明校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咸宁市优秀德育案例评选二等奖等。论文《加快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刊发在2019年10月《卷宗》期刊,论文《刍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发表于2024年7月《前沿科学》期刊,《在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等两篇论文在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组荣获二等奖,论文《论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组荣获三等奖。她还获评湖北省教育宣传优秀通讯员、咸宁市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先进工作者和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撰写的党建案例《践行“三家”支部工作法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被咸宁市市直机关工委汇编成册。
时光荏苒,蹁跹而过。转眼间,余翥已在档案事业的道路上深耕了十余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耐心和严格的标准,把好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流程。
档案库房里,纸张的木香、油墨的陈香,与她身上的兰香交织。她常说:“档案是时光的窖藏。花瓣会枯萎,但历史的芬芳永存。”正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坚守,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亦能绽放光芒。如今,余翥依然坚守在档案管理的第一线,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档案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幼儿园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她的故事,也早已和那些档案一起,成为了动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