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委屈堆成山,我想逃离这个家

日期:07-31
字号:
版面:第10版:情感天空       上一篇    下一篇

婆婆事无巨细地掌控,丈夫事不关己地回避,让知夏在这个亲手搭建的家里像个局外人。日复一日,压抑与委屈已堆积如山,直到丈夫轻飘飘的二胎提议,激起知夏逃离的决心。

  婆婆事无巨细地掌控,丈夫事不关己地回避,让知夏在这个亲手搭建的家里像个局外人。日复一日,压抑与委屈已堆积如山,直到丈夫轻飘飘的二胎提议,激起知夏逃离的决心。

  倾诉:知夏

  性别:女

  年龄:30岁

  学历:本科

  职业:职员

  采写:记者黄兰芬

  时间:7月26日

  A 婆婆强势

  两年前,女儿一出生,婆婆就过来帮忙带孩子。

  在这个小家里,婆婆事事都要做主,处处都要干涉。孩子奶粉选哪个牌子,衣服穿多厚,她说了算;家里头,小到桌上一个水杯该放哪儿,大到新买的沙发是什么颜色样式,她都要管。就连我自己的衣服怎么晾和怎么叠,她也要插手。

  那天,我刚把洗好的衬衫挂在阳台晾晒杆上,婆婆就跟了出来,一把扯下那件衣服:“哎呀,领口要朝外晾,这样衣服才挺括!”不由分说,她重新挂好,动作麻利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头。

  我盯着那件被“纠正”过的衬衫,喉咙里像塞了团湿棉花,闷得生疼。这明明是我的家,我的衣服怎么晾,我说了不算。

  起初,我以为和婆婆好好沟通就行。我挤出笑,尽量让声音柔和:“妈,衣服我习惯这样叠……”话没落地,婆婆眼风扫过来,手里叠着孩子的小被子,语气硬邦邦的:“叠衣服也有很多学问,叠不好就皱巴巴的。”那斩钉截铁的声音,一下子把我后面的话全堵了回去。

  我工作回来后,马不停蹄地接过女儿,陪她玩,带她吃饭和睡觉。忙完之后,常常是晚上11点以后,我累得骨头散架,靠着丈夫一然,絮叨着婆婆白天的种种。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妈没坏心,还不是为了我们好。她年纪大了,你就多包容一下她。”

  每次,只要我一说到强势的婆婆,他就让我包容和迁就婆婆。有时,我和他抱怨时,他还会嫌我烦,说自己工作也很累,这些事情让我自己解决,不要找他,然后躲着我,不理我。

  我和一然吵过那么一两回,得不到我要的答案,知道指望不上他后,我也不再抱怨婆婆。一然需要他妈帮忙带孩子,我也得靠这份帮衬才能出去工作。面对婆婆无处不在的“指挥”和一然那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只能把委屈硬生生咽下去。那滋味,苦得像黄连。

  B 不想回家

  这个家,慢慢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笼子。

  下班开车进小区,远远看见自家窗户透出的灯光,我心口就莫名地发紧,方向盘被我攥得死紧,我不想回家。有时候,我宁愿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加班,或者一个人坐在街边小面馆里,把一碗面吃到凉透,也不想推开家里的那扇大门。

  直到深夜,我才拖着两条像灌了铅似的腿回去。开门,迎接我的常是婆婆那带着点责备的眼神:“怎么又这么晚?孩子睡前一直念叨妈妈呢。”我不回应,默默换了鞋,蹑手蹑脚走进儿童房。借着窗外透进来的一点微光,看着孩子熟睡中天使般的小脸,愧疚就像细密的针,一下下扎着我的心,我竟然躲着自己的女儿。

  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委屈、憋闷、孤独、愧疚……像烂泥塘里的淤泥,在心里越积越厚。

  后来,我白天上班开始吃力。坐在电脑前,密密麻麻的字在眼前直晃悠,常常抬起手不知道要干什么,工作效率特别低。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来得一点预兆都没有。

  有天晚上,孩子被我哄睡了。客厅里就剩我和一然。他歪在沙发上刷手机。静了一会儿,他突然抬起头,口气轻松地说:“知夏,等孩子再大点,咱们再要个老二吧?一个孩子太孤单了。”

  我端着水杯的手猛地一哆嗦,几滴温水溅在手背上,明明是温的,却烫得我心里狠狠一抽。

  二胎?

  我抬起头,目光落在他脸上。那张曾经无比熟悉的脸,那会儿显得那么陌生,甚至有点不真实。这两年积下的憋屈、难过、那种被人当空气的痛苦,像一股冰冷的潮水,扑面而来。

  C 想要逃离

  身边躺着的这个男人,他看着我一点点瘦下去,却视若无睹,连试着理解我痛苦的念头都没有过。在这个快把人憋死的家里,他怎么还能用这么轻飘飘的口气,说再要一个孩子?

  心死,原来不是轰然倒塌,是像这样,变成一片死寂冰冷的荒原。这段婚姻,一天天耗着我、啃噬我,像钝刀割肉,早把我磨得筋疲力尽、伤痕累累。

  以前那些独自咽下苦水的深夜里,“离婚”这个词也模模糊糊在脑子里闪过,但那念头就像水上的浮沫,风一吹就散了。这回不一样。当“二胎”那两个字从他嘴里蹦出来那一刻,“离婚”这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带着从未有过的清晰和重量,狠狠地、不容置疑地烙在了我心上。

  我最终一个字也没吐出来,默默放下水杯,起身往卧室走。身后,他手机游戏里“叮叮咚咚”的音效还在不依不饶地响着。黑暗中,我躺下,没过多久,身边就响起他沉沉的、毫无心事的鼾声。

  窗外透进来的微光,勉强勾勒出屋里家具模糊的影子,空气里还飘着孩子身上那股淡淡的奶香。这个地方,我曾经满心欢喜地叫它“家”。可现在,每一个角落,好像都回荡着婆婆不容反驳的指令和一然那几句滚瓜烂熟的套话。

  两年了,我像个寄人篱下的租客,住在自己当初一件件用心布置的房子里。我的想法、我的地盘、我当妻子当妈该有的话语权,被一点点被剥夺。我的委屈早就堆成了山。

  黑暗中,我睁着眼,心却像块沉入深潭的石头,冰冷而坚硬。那清晰的念头在死寂中反复回荡:离开这里。这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念头,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残酷而真实的选项。它冰冷,却也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战栗的清醒。

  我侧过头,看着身边模糊的轮廓。或许天亮之后,风暴才会真正开始。但此刻的黑暗,竟让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平静,因为终于,我听见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文中人物为化名)

  记者手记

  做有边界感的长辈

  知夏的遭遇令人感慨。婆婆的强势介入,让她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压抑与无奈,丈夫的回避态度更是让她感到孤立无援。这一现象深刻揭示了家庭关系中边界感缺失的严重后果。

  边界感,是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体现。在知夏的生活里,婆婆的过度干涉不仅侵犯了她的私人空间,也剥夺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话语权。这种无边界的行为,看似出于好意,实则是对他人自主权的漠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

  作为长辈,应当明白,子女成家后,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在这个小家庭里,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处理家庭事务。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应当是有度的,不应成为干涉和控制的借口。有边界感的长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子女在磨砺中成长,在独立中学会承担责任。

  同时,丈夫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更应承担起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 。面对妻子的委屈与不满,不应选择逃避或指责,而应积极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有担当的丈夫,会成为妻子与长辈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包容。

  总之,做有边界感的长辈,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关爱子女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