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培训打造新样板
日期:07-29
本报讯(记者熊大平 通讯员阮航)7月22日,咸宁市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培训会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主编、研究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项目负责人曾祥翊及县市区相关部门、学校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2023年,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发布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名单,咸宁市为全省唯一入选试点工作区。由湖北双创教育与产教融合研究院组织实施,该院是在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支持下,由湖北大学牵头,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团队与咸宁市教育局等地市州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学会(协会)、优质企业共建的一个省级开放式科研平台。
一年来,我市以“跨区域、跨学段、职普融通”为特色,实现多项突破。依托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院、湖北健康职院等高校平台,整合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成全国首个“职普贯通、产教融合”智能研修生态链。通山职教中心获评“央馆领航试点工作校”,该校黄觉鸿教师获评国家级“卓越教研员”,杨胜丹教师摘得“卓越教师”称号,彰显了我市教研梯队的硬实力。
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咸宁市)试点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优秀教师和教研团队。培训会现场颁发了“2024年教育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咸宁市)试点工作区市级优质课”“2024年度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咸宁市)试点区典型个人及团队案例”“市级卓越教师”“市级卓越教研员”“市级创新团队”。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每所试点培育校配备专职管理员;中小学要重点突破AI课堂诊断与跨校协作备课,职校则需深化产教融合型研修案例开发,双方要共同深化“职普融通”特色,依托湖北双创教育与产教融合研究院,打造全国可复制的融合范式。
通过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促进区域教育数智化改革,孵化一批领航培育区、培育校,争取用2~3年时间产出一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咸宁作为全国领航试点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将智能研修平台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全国教育数字化“咸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