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深耕德育沃土润泽青春心灵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第03版:读咸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咸宁市教育系统中,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郑清华是位特别的存在:他以思政课堂为阵地,用法律与道德的火种点亮学生心灯;以班主任工作为纽带,用爱与责任编织成长摇篮。扎根教育一线十余年,他先后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成为学生心中的德育先锋。

  以德润心 让思政课“活”起来

  “法律条文不是冰冷的,道德准则也不是空洞的。”这是郑清华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课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再是枯燥的条文——学生自编自导的校园欺凌情景剧里,法律成了角色对话中守护正义的武器;“班级诚信超市”里,无人售货的实践让诚信在找零计算中自然生长。

  “有次他让学生拍‘生活中的法治’微视频,孩子们从交通规则挖到消费者权益,自己组队编剧拍摄,连家长都成了‘技术外援’。”同事李老师记得,郑清华带着学生走访消费者协会,把课堂搬到了生活里。这种“生活化思政”效果显著。

  以爱育人 班主任的“三重境界”

  “规范行为是基础,塑造人格是核心,点燃理想是追求。”这是郑清华总结的班主任“三重境界”。学生小张曾因家庭变故沉迷网络,他没有说教,而是用“每日十分钟谈心”建立信任,再让小张当“班级图书管理员”。慢慢地,孩子找回了责任感,最终考入重点高中。

  “郑老师从不说教,总用小故事或实践让我们自己悟道理。”毕业多年的小王还记得,考试失利时,老师带大家办“烦恼漂流瓶”活动,把焦虑写在纸上放进小河——那些被水流带走的不只是纸条,还有少年的沮丧。

  协同育人 架起家校“连心桥”

  “教育不是独角戏,得家校合唱才行。”郑清华常说。为了让家长跟上教育节奏,他建了“家长微信群”,每天分享学生动态。

  “孩子闹别扭时,郑老师教我的‘非暴力沟通法’太管用了。”家长张女士说,从“只看分数”到“关注心理”,很多家长像她一样,在郑清华的引导下学会了科学育儿。

  初心不改 在修行中守望成长

  从手足无措的新手到从容自信的名师,郑清华的成长藏着不少故事:刚入职时因班级纪律问题失眠,备公开课时连续一周熬夜,面对家长误解也曾偷偷掉泪。“但看到学生笑脸,听到他们说‘老师好’,就觉得都值了。”

  去年教师节,毕业学生带着鲜花来看他,说“您教我们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们一直记着”。这句话,和办公桌上学生手制的“最美教师”奖状一起,成了他的“精神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