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浪 通讯员 李静 沈思) 七月的嘉鱼,烈日炎炎。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在女儿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中国银行嘉鱼支行大门。
“我老伴儿瘫痪多年,无法亲自来银行打印社保卡的流水,这可怎么办?”老人紧锁的眉头和焦虑的语气,让在场的工作人员瞬间揪紧了心。
面对这一特殊需求,嘉鱼支行迅速启动应急服务机制。经过评估,当即决定派出移动智能柜台服务小组,将银行服务送到老人家中。当身着整洁行服的工作人员俯身在老人病榻前轻声讲解操作流程时,那句“大爷,我们今天专程帮您解决这事”的暖心话语,仿佛一泓清泉滋润了老人焦灼的心田。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协助下,老人颤巍巍的手指顺利完成了人脸识别操作,脸上终于舒展笑意,曾经遥不可及的银行服务,此刻正温暖地呈现在老人床头。
业务办理完毕后,这支“移动柜台”服务团队并未立即离开。工作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年迈的老人往往是金融诈骗的高危人群。于是,工作人员俯身贴近老人耳边,将防诈警示调至老人专属的“音量”:“陌生电话索要密码要千万警惕,立即告诉子女或联系我们核实!”
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为老人注销了手机银行账户,并将印有紧急联系方式的防诈骗手册轻轻放在老人枕边,如同交付一件珍贵的“护身符”。老人的女儿紧紧握着手册,声音微微发颤:“你们这趟上门,解决的何止是一笔业务啊。”
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中国银行的移动柜台服务突破了高温与行动不便构筑的“最后五米”障碍。此次服务不仅将业务办理送到床边,更将金融安全知识送进耳畔、把人文关怀注入心间。这既是传统服务的创新实践,更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诠释——科技赋能的背后,始终跃动着金融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