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香城都市报

他用行动践行教书育人初心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05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余德斌老师啊,他心里装的都是学生,是孩子们真正的‘心灵园丁’。”在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提起余德斌老师,同事们无不交口称赞。这句朴实的评价,映射的是他三十三载春秋,在三尺讲台上,以爱为犁,以心为种,在孩子们心田默默耕耘,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的动人故事。

  33年来,从咸安区大桥中学、横沟高中的乡村坚守,到咸宁市第四小学、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倾心耕耘,余德斌始终坚守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成为讲台上不灭的灯火,学生心中温暖的“余爸爸”,镌刻着“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育人誓言。

  精研深耕 三尺讲台砺初心

  “课比天大”,是余德斌恪守的职业信条。从语文、道法到地理、历史,从小学启蒙到高中进阶,学科在变,学生年龄在变,不变的是他对课堂的敬畏与精研。为打磨一节好课,他甘当“学生”,虚心求教于前辈,将听课笔记化作成长的阶梯;为激活学生思维,他化身“巧匠”,搜罗教具、精制课件,让知识在视觉与思想的碰撞中迸发火花。每一页滚瓜烂熟的教案,每一帧反复推敲的PPT,都是他对“最好的课堂效果”的执着追求。

  这份匠心浇灌出累累硕果:1994年,大桥中学初三年级组在组长余德斌的带领下,一举夺取了咸宁市中考综合质量评估第二名、2010年咸安区中考桂冠;2019年,南门小学六年级组在年级组长余德斌带领下,一举夺取了小升初语文评估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讲台成为他兑现教育承诺的庄严舞台。而他自己也在教学相长中,先后荣获了咸安区“课内比教学”政治学科一等奖、《经典整本阅读》课例“四优”评选一等奖等诸多好成绩。在三十余次公开课与示范课的淬炼下,他更将思考沉淀于笔端,所撰写论文《浅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斩获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参与编写《写字教程》《好玩儿歌》校本教材,主持或深度参与《高中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等课题,以教研反哺教学,从“教坛新秀”蝶变为公认的学术骨干。

  大爱无痕 以心换心护花开

  在余德斌心中,学生无优劣,只有待放的花蕾。面对山村学校大量情感“留守”、心灵“饥渴”的孩子,他默默扛起“家长”的重担。寒暑假学校食堂关闭,他便将七八个无依的学生带回家中,一张饭桌同食,一盏灯下共学,免费辅导倾注的是超越血缘的师者大爱。

  学生小辉(化名)的经历尤见其深情。父母离异令这颗聪颖的心灵蒙尘,成绩起伏不定。余德斌敏锐察觉,一次次踏入其家门,与其年迈的奶奶促膝长谈,共筑教育同盟。他毅然将小辉接到身边,起居同步,学习相伴,在日复一日的鼓励与无偿辅导中,终于唤醒其潜能。当小辉与伙伴们昂首迈入咸高少年班,那灿烂笑容是对“不抛弃”信念最动人的回响。

  命运也曾给他严酷试炼。2013年,余德斌妻子罹患重疾,丧失劳力,每月高额医药费如大山压顶。然而,深夜料理完家务,他总是在灯下展开学生的作业本,红笔勾画中,坚守的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承诺,传递的是对孩子们不变的牵挂;周末,他仍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崎岖小径印满师者的坚韧。纵使后来组织关怀调其至城区小学,他亦未因环境改善而松懈,反而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一职,在身兼年级组长后,他又带领团队在2019年再夺全区小升初语文桂冠。

  薪火相传 赤诚情怀照远途

  余德斌深知,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作为咸宁市骨干教师,他主动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铺路石”。在“青蓝结对”工程中,他倾囊相授,指导邱芬老师在“基础教育精品课”中勇夺省级二等奖。三十余次校级以上教研活动中,他慷慨分享乡村教育二十二载的宝贵经验,将教育智慧的星火播撒向更广阔的田野。面对信息化教学的浪潮,他坦言自身不足,却以“老学生”姿态拥抱变革,积极参加信息技术2.0等各类培训。他更将目光投向偏远学校,持续提供教学支持,用行动诠释教育均衡的朴素理想。

  三十三载风雨兼程,余德斌以课堂为犁,以爱心为种,在无数心灵荒原拓出希望绿洲。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他始终步履铿锵。当昔日学子已成栋梁,当琅琅书声响彻校园,余德斌依然立于三尺讲台,身影如初——那是一位老教师用生命写下的永恒承诺:不忘初心,不负重托,砥砺前行,直至桃李满园,春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