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教育园地里,有这样一位教师,自1991年踏上讲台,三十二年来她初心不改,先后辗转咸安区桂花镇九龙小学、咸宁市第三实验小学,2024年更主动奔赴咸安区柏墩小学支教,以慈母般的关怀和智慧,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动人的育人篇章。她就是咸宁市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彭梅芳。
爱心守护 点亮心灵灯塔
彭梅芳深信教育重在育心。面对父母离异后情绪低落的学生小雯(化名),她通过家访,发现孩子与奶奶相依为命,于是她化身“老师妈妈”,采取为其赠送学习用品,课后单独辅导,坚持交心谈心等方式,让小雯逐步走出阴霾,将重心重新放到了学习上,脸上也重绽笑容,而这正是对彭梅芳师爱最温暖的回应。
在柏墩支教时,她遇到因丧母而偏科严重的男孩。彭梅芳以“每天哄着学数学”的耐心,逐步建立信任,再循循善诱:“语文学好,数学才能更上层楼”。这份因爱而教的智慧,最终扭转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面对家境优渥却桀骜不驯的小军,彭梅芳以“交心战术”破局。多次深度谈话中,她巧妙引导孩子领悟尊重与包容的价值,终使课堂顶撞化为彬彬有礼,印证了“育人如育苗,贵在修枝正形”的理念。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彭梅芳先后荣获了由学校和温泉教育办颁发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创新教学 启迪思维火花
课堂上,彭梅芳老师深谙直观教学的魅力,她摒弃枯燥的灌输,巧妙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她精心设计了一项动手实践活动:分发学具,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小心翼翼地裁剪,再将剪下的三角形部分进行精准的平移与拼合。当孩子们亲眼见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平行四边形,在自己手中神奇地“转化”为熟悉的长方形时,教室里充满了惊奇的低呼和豁然开朗的喜悦。这一“做中学”的过程绝非简单的操作模仿,而是一次深刻的“思维跃迁”——学生们亲历了从具体实物操作(动作思维),到观察图形变化(形象思维),最终抽象概括出“底×高”这一普适公式(抽象逻辑思维)的完整认知链条。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将冰冷的公式化作了深刻的理解和鲜活的记忆,更如星火燎原,点燃了孩子们内心主动探索、求证求真的求知火种。她将这一创新实践凝练成教学作品《四边形的“变形记”——从操作到思维的探究之旅》,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显著成效,赢得了专家认可,荣获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桃李芬芳 耕耘终见硕果
三十二年的讲台坚守,从九龙溪畔到市实验三小再到柏墩山乡,彭梅芳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咸安的教育沃土上。在教学相长中,彭梅芳所撰写的论文《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之感悟》荣获省级三等奖;《如何高效率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荣获区级一等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以非智力因素转化小学数学学习后进生的策略》先后在国家级期刊中得以发表。
纵使青丝染霜,初心始终不改。三十二年来,彭梅芳始终紧握班主任的“责任勋章”,默默无闻地做着学生暗夜里的提灯人。她以朴素的教育哲学诠释着:真正的育人,是让每颗“星辰”都能在自己的轨道熠熠生辉。